8月18日,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與陜西省婦女聯合協會聯合組成的調研團隊,踏上了前往陜西商洛丹鳳縣的“三下鄉”征程。本次活動旨在深入基層,推廣當地特色包谷酒文化,學習與宣傳婦女非遺文化,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周家酒坊
抵達目的地后,實踐隊在丹鳳縣包谷酒釀造工藝傳承人周群梁先生的帶領下,參觀了周家酒坊。在酒坊內,隊員們親身體驗了包谷酒的傳統釀造工藝。從選料、發酵到蒸餾、陳釀,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通過與周先生的交流,隊員們了解到,他從事糧食酒釀造已超過二十年,是該領域的第三代非遺傳承人。
包谷酒作為丹鳳縣的特色產品,不僅承載著當地人的情感記憶,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調研發現,丹鳳縣包谷酒的釀造技藝可追溯至數百年前,作為傳統飲品,它不僅滿足了人們的日常需求,還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周家酒坊的老包谷酒已傳承至第六代,其獨特的配方和釀造工藝使其在當地乃至全國享有盛譽。
圖為周群梁先生為實踐隊員介紹包谷酒
丹鳳縣包谷酒的釀造工藝十分講究,主要包括原料精選、粉碎、浸泡、蒸熟、潑水、攤晾、發酵、蒸餾、酒精度測試和封存等流程。其中,酒曲制作是關鍵步驟之一,必須在每年夏季高溫環境下進行,以確保制作出優質酒曲。此外,原料與酒曲的混合比例至關重要,每百斤原料需加入適量酒曲,攪拌均勻后裝缸封存發酵60天。整個釀制過程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全程手工操作,不添加其他化學成分,確保包谷酒的綠色、天然和純正口感。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還開展了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當地婦女在非遺傳承中的角色與貢獻。許多婦女不僅參與包谷酒的釀造,還承擔著文化傳播的使命。她們通過傳統手藝的傳承與創新,帶動了家庭經濟的發展,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
圖為周家酒坊酒窖
通過此次活動,實踐隊員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還加深了對非遺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大家紛紛表示,將把所學知識和體驗帶回校園,進一步傳播包谷酒文化,激勵更多年輕人關注和參與非遺保護與傳承。
丹鳳縣包谷酒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備受矚目。未來,丹鳳縣包谷酒將繼續發揚傳統文化魅力,為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不僅為包谷酒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增添了青春的力量。調研團隊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與當地婦女及非遺傳承人攜手,共同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