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風采,提升公眾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意識,并更好地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8月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赴陜西及外省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陜西省商洛市開展婦女非遺調研活動。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茶葉工坊負責人合照
實踐團到達了商洛市商南縣雙山茶葉基地進行觀摩學習。在參觀途中,負責人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了商南茶葉的起源,張淑珍以畢生心血將中國茶樹適生區由南向北推進了300多公里,由此誕生了商南茶葉。商南縣手工制茶手藝不僅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蘊含著婦女從業者夜以繼日的艱辛,而其中工藝包括選料、堆放、殺青、清風、初揉,初炒、做形、超毫、揀剃茶末、烘焙等十二道工序,更好保留了茶葉天然的風味,因此形成了商南茶“香高、味濃、耐泡”的顯著特點。
圖為商南雙山茶葉基地研制的茶葉
此外,實踐團采訪了商南雙山茶葉基地負責人薛艷老師,詢問了一些關于商南非遺工坊發展中的問題。薛艷老師談到,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地年輕人從事茶葉制作的比例越來越低,而農村婦女則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結合當地情況成立了制茶非遺工坊。每到清明時節,采茶人員高達上千人,家庭婦女占其中相當一部分。發展中的困難還是參與度積極度不高,年輕人對于傳承制茶手藝興趣較低。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商南雙山茶葉基地負責人
通過本次調研,實踐團對手工制茶非遺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深刻感知了婦女非遺從業者對其的付出,領會了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明晰了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困境。實踐團表示,成員們將積極投身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宣揚,為傳承非遺貢獻自己的力量。當代青年應不斷挖掘為非遺中的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守護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文字來源:余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