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為了深入傳承和宣傳中國非遺文化,在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開展的暑期社會實踐中,我們團隊作為中華文化傳承團,以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方式,查閱學習絨花的發展,實地考察了南京民俗博物館,追根溯源,體悟民俗文化的同時,實現與非遺文化精神內核的同頻共振,欣賞了解絨花。

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我們團隊于2024年7月10日參觀南京民俗博物館。走入南京絨花,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的絨花工藝品。有形態各異的花朵,還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走獸,更有典雅大氣的絨花簪品與頭飾。經過我們的學習查閱,了解到絨花是一種以蠶絲為主要原料的絲絨造型的民間手工藝品,諧音“榮華”。絨花的制作過程包括劈絨、勾條、打尖、傳花等4個部分。它經歷了明清時期的興盛、民國時期的繁榮,新中國成立后命運幾經起伏。直至2006年南京絨花制作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絨花才再一次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欣賞了眾多造型雅致,色彩豐富的絨花后,我們懷著躍躍欲試的心情,親身體驗了絨花的手工制作。觀賞絨花工作室老師制作時一氣呵成,但我們自己制作時卻狀況百出,更加意識到非遺傳承技藝的必要與不易。最后在絨花工作室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大家聚精會神做出了各種形態各異的花朵。我們團隊對制作完的絨花頭飾愛不釋手。更加體悟到非遺絨花的魅力,堅定了傳承非遺絨花的決心。

本次到南京民俗博物館實地參觀,中華文化傳承團充分了解到絨花的發展起源與制作過程以及技藝傳承的現狀。深刻體悟到巧手編織之下繡藏萬千氣象,非遺絨花具有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情感。它們不但是博物館中靜默的歷史,更應該成為生活的藝術,點綴修飾日常,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出光彩。接下來,我們實踐團隊將會學以致用,以身作則進行絨花的制作與。在南京、無錫、蘇州等地進行宣傳,始終走在非遺絨花傳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