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一行踏征途,茶壟千行承厚望
肩鴻任鉅踏歌行,功不唐捐與汝成。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中國廣袤鄉村正經歷歷史性蝶變。站在新的起點,唯有以產業夯基、人才聚力、生態塑形,方能繪就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宏偉藍圖。
本實踐團旨在通過即墨區龍泉街道的典型案例,呈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以大學生實踐團的視角,強調新時代青年在鄉村振興中的角色——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基層創新建議。
7月16日清晨,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的成員們統一身著印有“山東理工大學”字樣的藍色文化衫,前往青島市即墨區龍泉街道瑞草園生態茶園進行實踐活動。
一出火車站,潮濕的海風迎面吹來。實踐團的同學們拖著行李,快步走向開往即墨區的中巴車。車上,有人翻看調研問卷,有人檢查記錄本,還有人小聲討論著待會兒的行程。車窗外的景色從城市高樓漸漸變成郊區的廠房,最后是連片的農田。大家心里都清楚,這次在龍泉街道的調研,既是對專業知識的檢驗,也是了解農村真實情況的好機會。
圖為實踐團抵達青島實景(王躍然攝)
7月16號中午,實踐團成功抵達實踐地點——青島市即墨區龍泉街道,并成功與當地村委書記王孝一對接,在下午的座談會上,王書記熱情洋溢地向實踐團介紹了龍泉街道的特色產業以及發展情況:“我們以生態產業為主,注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但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人才短缺、年輕人少的問題”。
圖為實踐團與王書記座談會(藺曉慶攝)
王書記詳細解釋道:“依托即墨區的區位優勢,我們重點發展了茶園生態、度假旅游業等特色農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與高速發展相結合”。
實踐團成員認真記錄著王書記的每一句話。同時實踐團也提出了很多建議,例如建設數字化管理平臺、制定相關人才引進政策等。王書記頻頻點頭:“同學們的想法很有見地,我們確實需要更多這樣的創新思路。”他真誠地表示:“希望你們能深入調研,為我們帶來高校的智慧和資源。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會后,王書記親自帶領實踐團參觀當地產業園區——瑞草園。站在茶葉種植基地前,他自豪地說:“我們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已經帶動周邊多戶村民增收”,同時也不忘叮囑:“大家調研時多和村民聊聊,聽聽他們的真實想法,這對我們的工作很重要”。站在翠綠的茶園間,王書記輕輕捻起一片嫩芽,語重心長地說:“這一片片茶葉,承載著鄉親們致富的希望。現在產量上來了,但如何在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上下功夫,還需要你們年輕人幫我們出謀劃策”。夕陽的余暉灑在層層茶壟上,將整個產業園區鍍上一層溫暖的金色。
圖為王書記帶領實踐團參觀茶園(藺曉慶攝)
通過王書記的介紹,實踐團成員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地位。從王書記樸實的話語中,我們聽到了基層干部的責任擔當,感受到了新時代農村發展的強勁脈搏。鄉村振興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需要無數人腳踏實地、接續奮斗的偉大事業。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既要仰望星空,懷揣理想,更要俯下身去,扎根泥土。就讓我們以此次實踐為起點,將故事寫在齊魯大地上,把青春汗水揮灑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用實際行動詮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共同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
作者:王苑驊、徐文婧
來源:化學化工學院
QQ:391304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