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常態化推進反詐宣傳的號召,構建全民反詐的堅固防線,切實提升社區居民金融安全意識與風險防范能力,7月3日,蚌埠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財商教育同行,防詐守護家園”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深入安徽省蚌埠市龍湖春天社區,開展“財商教育行,反詐進社區”主題實踐活動。團隊以金融知識科普為基礎,聚焦電信詐騙、養老詐騙等高發類型,結合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商戶等群體的生活場景,通過場景化宣講、案例剖析、互動交流等形式,將專業金融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話語,為居民送上實用反詐“錦囊”,助力筑牢財產安全防護網,讓反詐宣傳真正走進社區、貼近群眾,打通金融知識普及與反詐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社區涼亭是老年居民日常聚集交流的場所。實踐團隊成員身著志愿服,攜帶宣傳資料到此開展反詐宣講。隊員們圍繞養老詐騙常見手段展開講解,提及“養老項目投資”“保健品返利”等詐騙形式時,結合真實案例,向老人說明詐騙分子如何先以小恩小惠獲取信任,再誘導大額投入,最后失聯跑路的套路。
一位大爺談及曾接到養老理財推銷電話,稱對方以送雞蛋為餌,鼓吹“保本高息”。隊員肯定大爺未輕信的警惕性,點明這類承諾多藏詐騙套路,接著簡潔明了地給老人們講,遇到陌生理財推銷,別聽“好處”就心動,先找兒女、社區問問真假,提醒大家遇類似情況多留個心眼,冷靜判斷。這場交流讓金融反詐知識融入老年日常交流,助力提升防范意識。
圖為實踐隊員在社區涼亭向老人宣傳防詐知識。許愿供圖
社區綠化帶旁,團隊偶遇修剪花草的工人師傅,隨即結合其工作生活場景開展反詐交流。隊員介紹冒充客服退款、刷單返利等詐騙套路,教師傅識別官方客服渠道。
一位師傅提到“鄰居老胡碰小額返利,投錢后平臺失聯”,隊員點明這是典型刷單詐騙,先用小利誘導、投多就卷錢跑路,提醒師傅遇類似“輕松掙錢”誘惑多警惕,交流借生活場景傳遞反詐知識,幫工人師傅增強防范認知。

圖為實踐團成員向修整雜草的工人講解防詐知識,傳遞安全提醒。陳喜悅供圖
團隊走進社區商鋪,針對資金往來場景科普反詐知識。講“虛假收款碼”“進貨詐騙”騙局時,說明騙子偽造收款碼、用低價進貨騙取預付款的手法,同時給出“每日查收款碼、選正規供應商”的建議。
便利店李女士問:“有人說換收款碼能多賺錢,能信嗎?”隊員答:“大姐別信,這可能是騙子想換碼騙錢。”水果店老板接話:“我碰到過讓先打定金給低價的,沒敢理。”隊員點贊:“老板做得對,別給騙子可乘之機。”這場交流讓商戶們對資金安全風險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助力他們筑牢安全防線。

圖為實踐隊員進商鋪開展金融反詐宣傳。陳敏供圖
活動從清晨持續至傍晚,團隊成員依據不同人群特點調整講解方式。面對聽力不佳的老人,放慢語速、清晰闡釋;碰到忙碌商戶,在一旁等待間隙開展交流。過程中,隊員們耐心細致,確保反詐知識有效傳遞。
活動結束后,團隊在社區合影,“財商教育行,反詐進社區”紅色橫幅格外醒目。此次實踐,讓社區居民對金融反詐有了更多認知,老人、工人、商戶等群體針對性提升防范能力;也讓隊員在實踐中成長,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力量。團隊以實際行動響應反詐宣傳號召,為筑牢社區反詐防線貢獻青春力量,后續也將探索更多有效反詐科普形式,持續傳遞防詐正能量,書寫青春助力基層治理的故事。(通訊員陳敏)

圖為實踐團隊活動合影。王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