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海洋鄉中心小學的足球場上,來自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漓漓圓上草”支教團的大學生們,給當地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特別的足球課,開始了一場特別的比賽。孩子們奔跑躍動的身影、此起彼伏的歡樂笑聲匯聚在一起,足球在這里超越了游戲本身,成為連接山區與外部世界的紐帶。
與此同時,距離他們兩千公里外的江蘇省,一項名為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俗稱“蘇超”)的賽事正在開展。與專業賽事不同,蘇超的賽場上活躍著由快遞員、村支書、高中生等普通民眾組成的草根球隊,他們在專業的足球場地上奮力拼搏,展現著對足球的熱愛。這兩片看似永不相交的土地,因足球產生了奇妙的共鳴。

圖為小孩們合影定格快樂瞬間 殷書軍攝
草根足球的雙向奔赴“腳尖向前!眼睛看球!”支教隊員張天意半跪在場邊,指導著十二歲的黃俊峰帶球繞過標志桶,當男孩成功將球射入球門時,圍觀的孩子們爆發出歡呼。這樣的場景,恰與蘇超賽場上17歲高中生寇程1分17秒破門的精彩瞬間形成呼應——足球的快樂,本就不該被地域或資源所局限。
在蘇超賽場,泰州與宿遷的“楚漢德比”剛落下戰幕;而在海洋鄉的綠茵小課堂,孩子們正進行著人生第一次分隊對抗賽。十二歲的女孩張耀涵扎起馬尾,學著電視里蘇超球員的樣子大聲呼喊傳球。場邊支教隊員奮力揮舞著手臂,為孩子們歡呼鼓勁——當孩子們帶球突進時,那份熱烈,與如皋基地萬人為南通隊球員吶喊的聲浪,在海洋鄉足球場上空交匯、回響。

圖為女孩在綠茵場疾跑追球,足球激戰正酣 殷書軍攝
綠茵夢想的平等綻放課程接近尾聲,孩子們圍坐一圈,汗珠在臉上閃著光。支教隊員指向群山之外:“將來有一天,你們中也許會有人走出大山,踏入更大的球場,面向更大的舞臺,記住今天流的汗、笑的聲,足球會一直是你們的好伙伴。”所有學生齊聲應和。
支教的意義,恰在于以行動縮小認知鴻溝。當蘇超賽場上球員的每一次華麗突破點燃全國球迷的熱情時,海洋鄉的孩子們在足球場的球門前,穿著基礎的運動鞋,沖刺與射門,詮釋著足球最本真的快樂與拼搏。這種跨越地域的共鳴,正是體育精神最動人的語言。足球在此刻已超越了競技本身,成為希望的載體。支教隊員帶去的或許只是基礎技巧,但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光芒,那是對更廣闊世界的好奇與向往。

圖為學生們在足球場圍圈交流 殷書軍攝
足球支教的七載傳接“漓漓圓上草”的七年堅守,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教學傳遞。從金陵古都到漓江源頭,七年暑期累計行程超兩萬公里,一批批國貿學子接力奔赴,將足球的種子深植這片土地。最初的足球可能已磨損,但被這項運動點燃的心卻不會熄滅。校長秦金平感慨道:“這七年,我們看到改變在悄然發生。‘漓漓圓上草’帶來的不僅是足球技巧,更是一扇看向山外的窗。”
當“漓漓圓上草”的旗幟又一次在海洋鄉小學的球場邊揚起,它標記的不僅是一次地理跨越的支教旅程,更是一群人七年如一日對教育平權的樸素信念。足球在此地,是游戲,是課程,更是無形的使者。它讓山里娃的赤腳能觸碰綠茵夢想的溫度,也讓南財學子俯身草地的身影能感知鄉土地區跳動的脈搏,還讓草根拼搏的精神跨越山河同頻共振。足球在此刻成為最平等的語言——無論在江蘇的頂級草根聯賽,還是在廣西群山的簡易球場,每個敢于追夢的身影,都在書寫中國體教融合最生動的注腳。

圖為小孩賽后歡呼奔跑,共享勝利喜悅 仲洛儀攝
通訊員:董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