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
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實踐團萬州開州行
為賡續(xù)紅色血脈,探索金融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的新路徑,7月9日至15日,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向黨于心,實踐于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暨“舞韻芳華,實踐筑夢”志愿服務隊,赴萬州區(qū)、開州區(qū)開展“賡續(xù)紅色血脈八十載·金融賦能鄉(xiāng)村振興路”主題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在紅色地標中追尋歷史足跡,在精神傳承中汲取奮進力量,讓青春在愛國主義教育與志愿服務中綻放光彩。
烈士墓前寄哀思國際精神照初心
7月9日下午,細雨濛濛,實踐團成員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萬州區(qū)庫里申科烈士墓。蒼松翠柏環(huán)繞的墓園莊嚴肅穆,隊員們身著整齊隊服,向這位為中國抗戰(zhàn)事業(yè)犧牲的蘇聯(lián)空軍志愿隊烈士默哀,鞠躬致敬。在實踐團成員的深情講述中,大家了解到1939年,庫里申科為保護萬州百姓生命財產(chǎn)安全,毅然放棄跳傘,駕駛戰(zhàn)機沖向長江,壯烈犧牲的英勇事跡。“他不是中國人,卻把生命獻給了中國的天空”,一位隊員在祭掃完后說道,“這種跨越國界的革命情誼,讓我們更深刻理解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也讓愛國主義情懷有了更廣闊的維度。”
三峽深處悟移民魂血色記憶鑒初心
7月10日,實踐團首站走進三峽博物館。展廳內,泛黃的移民證、磨舊的扁擔、記錄遷徙路線的地圖,無聲訴說著百萬三峽移民“舍小家為大家”的壯闊歷程。“175米水位線下的故土,是移民們用鄉(xiāng)愁鋪就的發(fā)展之路”,講解員指著一幅移民揮別家園的照片說。隊員們駐足凝視,在“移民精神展”中讀懂了“顧全大局、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勇于創(chuàng)新”的深刻內涵。
當日下午,實踐團一行來到95慘案紀念館。昏暗的展廳里,銹跡斑斑的彈殼、幸存者的血淚證詞,將1926年那場驚心動魄的革命慘案重現(xiàn)眼前。“面對屠刀,萬州兒女從未屈服”,講解員的聲音凝重而有力。
隨后,隊員們前往萬州區(qū)烈士陵園,在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錚錚誓言回蕩在陵園上空,與長眠于此的革命先烈進行著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成員在祭掃完成后主動為陵園進行了清除雜草,擦拭墓碑等活動,用行動表達了自己的尊重。
開州尋蹤憶崢嶸元帥精神勵前行
7月13日,實踐團輾轉至開州區(qū)。上午,開州博物館內,隊員們在“開州記憶”展廳久久駐足。從巴渝先民的生活器物到近代革命的珍貴文物,從抗戰(zhàn)時期的支前工具到建設時期的生產(chǎn)器具,一件件展品串聯(lián)起這片土地的紅色基因。“原來開州不僅有秀麗山水,更有深厚的革命傳統(tǒng)”,一位隊員邊記錄邊感慨。
午后的陽光透過梧桐樹葉灑在劉伯承紀念館的青磚灰瓦上,實踐團成員循著“軍神”的成長軌跡,開啟了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在“護國討袁”“南昌起義”“千里躍進大別山”等展區(qū),講解員生動還原了劉伯承元帥“一生戎馬、屢建奇功”的傳奇人生。當聽到元帥在眼傷手術中拒絕使用麻醉劑,堅持數(shù)出醫(yī)生72刀的故事時,隊員們無不震撼:“‘軍神’的鋼鐵意志,正是我們當代青年最需要傳承的品格。”還有隊員在看到劉伯承元帥穿過的軍服,眼里已是熱淚盈眶。
老兵家中的時光對話:九旬歲月里的家國情懷
7月15日,實踐團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王普家中。94歲的老人坐在藤椅上,在老人家中,成員們認真聆聽了他講述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的親身經(jīng)歷與崢嶸歲月,深切感受老一輩革命者為國家和人民不畏犧牲的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銘記歷史,傳承和弘揚抗戰(zhàn)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
實踐凝思:讓紅色基因融入金融報國之路
“從國際烈士的跨國擔當?shù)饺龒{移民的舍家為國,從‘軍神’的鐵血丹心到老兵的赤誠守望,我們觸摸到了紅色歷史的溫度。”實踐團成員表示,作為會計與金融學子,將把這份感動轉化為專業(yè)力量——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用財務知識助力基層管理,用金融思維激活紅色文旅資源,讓紅色血脈在新時代的實踐中煥發(fā)新的生機。
七天的紅色之旅落幕,隊員們的筆記本上寫滿了感悟,相機里存滿了珍貴影像。當青春的腳步走過烈士墓前的青苔,掠過博物館展柜的玻璃,停駐在老兵溫暖的掌心,一場關于傳承的接力已悄然開啟。正如一位隊員在日記中所寫:“紅色不是陳列的標本,而是流動的血液,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它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沃土上,流淌出更澎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