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軍神足跡感悟不朽精神
發布時間:2025-07-16 閱讀: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名字熠熠生輝,成為民族精神的不朽豐碑,劉伯承元帥便是其中之一。2025年7月13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向黨于心實踐于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踏入劉伯承同志紀念館,這座承載著厚重革命記憶與偉大精神的殿堂,去探尋元帥足跡,感悟那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剛一邁進紀念館,一尊劉伯承元帥的銅像便映入眼簾,他那深邃的目光望向遠方,堅毅的神情仿佛在訴說著往昔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剎那間,一股崇敬之情在心底油然而生,讓團隊成員迫不及待想要深入了解這位開國元勛的傳奇一生。
步入館內,一尊劉伯承元帥銅像莊嚴肅立,深邃的目光中透著堅毅,仿佛正向后人訴說著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在“壯志英華,從戎救國”展區,泛黃的書籍、字跡工整的筆記靜靜陳列,見證著青年劉伯承“仗劍拯民于水火”的初心。正是這份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執著信念,讓他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毅然投身革命,開啟了艱辛的救國征程。
“烽火抗戰,盡顯神威”“解放戰爭,功勛卓著”展區內,復原的戰斗場景、泛黃的作戰地圖、飽含熱血的家書,生動再現了劉伯承元帥的軍事傳奇。從抗日戰場的浴血奮戰到解放戰爭的決勝千里,尤其是他指揮的千里躍進大別山,以突破常規的戰略膽識打亂敵人部署,為解放戰爭勝利奠定基礎,其“軍神”風采令人肅然起敬。
展館中,一則特殊的“家規”格外引人注目。電話機旁,劉伯承夫人汪榮華寫給子女的告示清晰寫道:“兒女們,這些電話是黨和國家供你爸爸辦公的。你們私事絕對不許用這些電話……”簡短文字背后,是元帥公私分明、廉潔自律的高尚品德,其言傳身教的優良家風,為后人樹立了精神標桿。
走出紀念館,劉伯承元帥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一生的畫面仍在腦海中回蕩。從農家子弟到開國元勛,他用堅守的理想、對人民的熱愛與對國家的擔當,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如今,和平年代的青年站在先輩用熱血鋪就的道路上,更應銘記歷史、傳承精神。以劉伯承元帥為榜樣,堅定信念、勤學實干,在各自崗位上踐行擔當,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作者:薛惠云 來源:大學生網報
三下鄉推薦
- 紅色記憶:大運河畔的抗戰故事
- 南京財經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古運新聲”團隊在宿遷深入調研大運河邊的紅色文化,走近抗戰老兵趙光榮和徐秀英,聆聽他們的革命故事
- 07-16
- 一師學子三下鄉:剪影流光承匠心
- 紅紙輕折,剪刀游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在指尖綻放。2025年7月16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數映紅途”鄉村振興促進團教學組成員鄒
-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