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法治精神,助力鄉村振興,提升基層群眾法律素養與普通話應用能力,7月15日,山東理工大學“紅廉法韻”實踐團走進金鄉縣卜集鎮宋廟村,開展“普法+推普”實踐活動,本次活動聚焦村民實際需求,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將法律知識與標準普通話送入田間地頭、傳入農家院落。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解ppt 李芊雨攝
實踐團成員們在村委會活動室開設“雙普課堂”。成員們用標準普通話,結合圖文PPT,圍繞《民法典》中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防詐騙等與村民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成員們堅持使用標準普通話,并鼓勵村民嘗試用普通話提問和交流,對常見的方言詞匯進行普通話對照解釋,讓法律知識在“鄉音”與“國音”的轉換中更易理解和接受。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兒童進行互動 李芊雨攝
針對村內兒童,實踐團設計了趣味盎然的普法小游戲和普通話互動環節。通過“法律知識小競答”、“普通話繞口令比賽”等形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基礎法律常識(如交通安全、自我保護、愛護公物等),激發他們學習和使用普通話的興趣,同時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樹立了規則意識和語言規范意識。

圖為實踐團成員分發調查問卷 李芊雨攝
隨后,為了解村民真實的法律認知水平和普通話使用狀況,實踐團成員走村入戶,發放普法宣傳單頁和調查問卷。在發放過程中,成員們耐心指導村民填寫問卷,用普通話進行面對面交流,解答他們的法律疑惑,并收集他們對普法和推普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圖為實踐團成員深入田間地頭普法宣傳 李芊雨攝
最后,實踐團成員們深入田間地頭,主動與勞作的村民攀談,利用村民勞作間隙開展“移動普法”。他們結合蒜鄉農時特點,重點講解土地糾紛、農資購銷、務工權益等實際問題,并鼓勵他們在日常交流中多嘗試使用普通話,強調其在信息獲取、外出務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照 李芊雨攝
未來,“紅廉法韻”實踐團將持續深化“普法+推普”融合模式,不斷總結經驗,優化活動形式。計劃將本次在宋廟村收集的問卷信息進行分析,形成調研報告,為后續精準普法推普提供依據。
“法潤鄉音傳蒜鄉,雙普同行暖民心”。此次金鄉縣卜集鎮宋廟村的實踐之旅,是青春力量融入鄉土的一次生動實踐。實踐團成員在實踐中錘煉了本領,增長了才干,更深刻體會到法治與語言在基層治理和文化振興中的基石作用。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紅廉法韻”實踐團將繼續秉持初心,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用標準語言溝通心靈,讓法治信仰和文明鄉風在廣袤的齊魯大地上生根發芽,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鄉村、法治鄉村、文明鄉村貢獻不竭的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