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15日,由東北林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研究生組成的“三下鄉”社會實踐隊“聚焦興農,砼振河鄉”在副處級組織員王恒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黑龍江省寧安市興隆林場,開啟以“聚焦基礎建設,砼助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實踐首日行程。
(一)初識林場:綠色屏障背后的默默守護
興隆林場地處寧安市臥龍鄉,山林密布、林火高發,承擔森林防火、生態修復等多項任務,是筑牢黑龍江東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力量。隨著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深入實施,《“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2021—2035年)》等文件將森林防火與基礎設施建設列為重點任務,對基層林場提出更高要求。在場長帶領下,實踐隊深入了解林場發展歷程與防火現狀,從火源管控到設施布點,全面學習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現實意義。

(二)理論學習:一堂生動的森林防火“實戰課”
“防火不是喊口號,是每天24小時的守望。”在林場會議室內,場長結合典型火情案例與防控機制,為隊員們帶來了一場干貨滿滿的專題講座。內容涵蓋火源防控體系、應急指揮路徑、防火隔離帶建設、信息化調度系統等,深入解析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復雜性和系統性。講座中特別提到2022年春季因山火引發的應急響應,林場在接警后第一時間啟動防火預案,但由于山路泥濘,撲火隊繞行近兩小時才成功抵達火場,錯過了最佳控制時機,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這一案例讓隊員們深刻意識到,沒有高效的林區道路與穩固的基礎設施,再完善的應急預案也難以發揮作用。隊員們認真記錄,積極提問,并嘗試從土木工程角度思考道路優化、隔離帶結構設計、瞭望塔選址等問題,將專業知識與實際場景有機結合,展現出交通學科在生態防火中的獨特價值。




(三)實地參觀:從山路到林區,看見一線的堅守
講座結束后,實踐隊在林場工作人員帶領下,實地走訪了瞭望塔、通信指揮點、防火物資庫和山林巡護線路。每一處設施背后,都是興隆林場人“以山為家、以林為責”的真實寫照。在近百級的瞭望塔上,隊員們親身體驗了值守人員每日登塔觀測的艱辛;在物資庫中,整齊擺放的滅火設備與通信器材讓人直觀感受到應急保障的嚴謹。穿行蜿蜒山路,大家了解了林區交通條件對防火工作的重要意義。部分巡護線路因坡陡彎急、地質松軟,護林員常年靠徒步完成巡查。一位護林員回憶:“有次火情,從接警到趕到現場,我們靠這條山路硬是跑了四十分鐘。”這段實地體驗讓隊員們深刻意識到,林區基礎設施對提升火情響應效率、安全保障和生態保護至關重要,也更加堅定了“以基礎建設服務生態安全”的專業使命。


(四)實踐反思:交通賦能生態,土木助力振興
當日總結交流中,隊員們紛紛分享心得體會,結合所見所聞暢談思考與感悟。有同學表示:“基礎設施不僅服務人居,也守護自然,林區的防火通道和巡護線路同樣是基礎工程的重要組成。”也有同學指出:“土木專業不僅面向城市,更能服務林區與生態場景,為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還有人感慨:“綠色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保障,這正是我們土木交通人的專業價值所在。”

通過實地走訪與深入交流,大家認識到,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于生態建設,是服務國家戰略、回應時代呼喚的重要路徑。此次林場之行,不僅是一次走近自然、深入一線的親身體驗,更是一堂“理論+現場”的生動教育課。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將專業所學服務基層所需,用實際行動回應“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