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節日彩燈熄滅一串,整條燈鏈就陷入黑暗?而教室的日光燈管壞了,其他燈管卻依然明亮?" 隨著夏坤榮老師拋出這個生活謎題,物理課堂瞬間點燃了思維的火花。在鄧婕、鄒燁、張煦涵老師以及唐單倩、向素妍老師的共同見證下,一場關于電路連接本質的探索之旅在電流的脈動中拉開序幕。
夏老師以學生身邊的真實場景為鑰匙,精準切入串聯與并聯的核心差異。課堂化身為小小電工實驗室:電池盒、小燈泡、彩色導線在課桌上鋪陳開來。"動手組網!"——學生們分組協作,在親手搭建中體驗電流的軌跡。當串聯電路中一盞燈泡被取下,整條路徑瞬間陷入黑暗;而在并聯的"雙行道"上,關閉其中一條支路,其他燈泡依然熠熠生輝。電流表如敏銳的探測器,穿梭于不同節點,清晰記錄下串聯電流的"同舟共濟"與并聯電流的"分道揚鑣"。

"奧秘藏在路徑里!"夏老師抓住實驗生成的關鍵時刻,將具象操作升華為抽象模型。他巧妙引入"電流高速路"的比喻:串聯是唯一的單行道,所有車輛(電荷)必須順序通行;并聯則是多車道立交橋,車流可自由選擇路徑。電壓表讀數在不同位置的"海拔差"更直觀揭示了電壓分配的規律。當學生親手繪制的電路圖從實驗臺躍上黑板,抽象的物理符號終于與閃爍的燈泡建立起牢不可破的聯系。

"原來我家客廳的燈都是'立交橋'模式!怪不得媽媽關掉臺燈,我的頂燈還亮著!"一位男生恍然大悟的感嘆引來滿堂笑聲。聽課老師們頻頻點頭,記錄下學生眼中閃爍的求知光芒——當物理定律從導線與燈泡中自然生長出來,理解便有了真實的溫度。
夏坤榮老師這節充滿巧思的電路課,成功打通了生活經驗與物理原理的"任督二脈"。通過"情境導入-實驗探究-模型建構"的三階躍升,他將枯燥的定義轉化為可觸摸的真理,讓串聯的嚴謹秩序與并聯的靈活自由,在少年們心中奏響和諧的科學交響曲。當彩燈在并聯電路中次第亮起,照亮的不只是實驗室,更是學生心中系統思維的火種——這堂充滿生活智慧的物理課,生動詮釋了"格物致知"的千年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