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課堂上,一把尋常的三角尺正悄然揭開數學宇宙的神秘樂章。唐單倩老師以"銳角三角函數——正弦值"為主題,帶領學生踏上一場從直觀感受到嚴謹推理的思維探險。在向素妍老師以及由鄧婕、鄒燁、張煦涵老師組成的聽課組的共同關注下,抽象的數學符號在課堂中煥發出躍動的生命力。

課堂從學生最熟悉的"老朋友"——三角板巧妙切入。唐老師引導學生親手測量30°、45°、60°角所對直角邊與斜邊的長度,當一組組看似無關的數據被填入表格,一個令人心跳加速的猜想在教室彌漫開來:"這些比值是否藏著不變的規律?"——這便是正弦概念誕生的前奏。唐老師精準把握學生認知的躍遷點,適時引入"sin A"的符號,將具體操作升華為普適定義。
"猜想是否經得起考驗?"唐老師拋出挑戰。學生們運用剛掌握的"武器",在變化多端的直角三角形中展開驗證計算。當不同的銳角最終都指向一個確定的正弦值,課堂氣氛在成功的喜悅中達到高潮。這不僅是知識的習得,更是科學探究精神的啟蒙——從實踐觀察,到大膽猜想,再到嚴謹驗證,思維鏈條的每一步都閃耀著理性的光芒。

"原來三角形真的會‘唱歌’!每次算出那個比值,都像按對了音符!"一位學生在成功驗證后興奮地分享。聽課老師們則注意到,當抽象的數學概念從學生的親手測量和主動發現中自然生長出來時,理解便格外深刻。
唐單倩老師這節精心設計的正弦值探索課,成功地將冰冷的數學符號轉化為可觸摸、可驗證的思維歷程。通過巧設認知階梯,她讓學生在動手測量與動腦推理的交織中,親歷了數學概念的建構過程,深刻體會到數學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的力量。當三角尺的邊角在紙面舞動,正弦的旋律已在學生心中奏響,為后續更廣闊的三角函數學習奠定了堅實的思維基石。這堂充滿探究魅力的數學課,正是對"知行合一"教學理念的生動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