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攜手遂溪縣博物館,于博物館內開啟“暑光寶盒,科學盲盒”暑期科普系列活動第七期——動物世界的奇聞趣事。本次活動介紹動物之最、本領等知識趣事,助小朋友了解動物、學會保護,再通過折紙小動物,喚起對動物世界的美好向往。
科普講座

突擊隊隊員吳燕靈以趣味提問開啟互動:“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是什么?哪種動物的舌頭比身體還長?”一連串問題瞬間抓住小朋友們的注意力。隨后,一段展現動物奇特行為的視頻登場,進一步點燃了大家對動物世界的探索熱情。
活動中,隊員講解了幾類知識:動物之最里,藍鯨體型堪比三輛公交車,獵豹時速110公里;動物本領方面,飛魚能滑翔水面,電鰻可借電流制敵,讓孩子們嘖嘖稱奇。土撥鼠的“笑聲”、負鼠的“裝死”等奇特行為,更讓現場充滿歡聲笑語。還分享了動物冷知識:長頸鹿舌頭呈藍色能防曬,螞蟻能舉起自身體重50倍物體。講解了這么多,小朋友們對動物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
這些奇特本領與行為,都是動物為適應環境、生存繁衍進化出的智慧。而從它們身上,我們也能學到很多:蜜蜂的團隊協作、變色龍的適應能力、負鼠的自我保護技巧……正是動物世界的多樣性,讓地球如此多彩,也讓我們更懂得守護這份珍貴,讓萬物共生的家園永遠鮮活。
科普繪畫

下面是妙趣橫生的科普繪畫環節。小朋友們通過描繪自己喜愛的動物并寫下保護方法,這不僅能鍛煉大家的繪畫技巧,還能增強對動物的保護意識,更能激發小朋友們的創造力。在畫筆的勾勒中,每一種動物都煥發出靈動的生機。
趣味折紙

小朋友們都化身為動物世界的巧匠,用靈動的雙手和奇妙的構想,將可愛的大象與優雅的小天鵝以折紙形態呈現。這不僅是指尖技藝的施展,更是對動物世界的美好向往。每一件作品都獨具匠心,洋溢著熱愛與守護的暖意,讓探索動物、守護生靈變得更加鮮活動人!

助力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小科學家科普突擊隊”積極行動!未來,我們將持續攜手遂溪縣博物館,開展更多助力青少年成長學習的科普活動,為強化科普能力建設、深入推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注入青春動能,貢獻青年力量。
文字:肖沼怡 何鈺婷 黃顯淇
攝影:全體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