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宏圖與生態文明建設時代召喚,將綠色發展的時代課題融入青少年成長課堂,2025年7月8日,重慶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蒲公英志愿服務隊走進大成湖社區,聚焦“垃圾分類”這一構建資源循環社會的關鍵樞紐,在大成湖社區匠心推出以“環保創意,綠動未來”為主題三下鄉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以寓教于樂、知行合一的創新模式,精準化解基層垃圾分類“認知模糊、參與乏力”的痛點,為社區青少年精心烹制一席融合生態理念啟蒙、知識浸潤與實戰挑戰的“綠色成長盛宴”,以實際行動踐行育人使命,賦能全面發展。
創益講堂:播種綠色初心
以全球環境惡化引例,志愿者服務隊為社區小朋友們講解了垃圾分類先關事項,通過情景模擬、互動游戲和案例討論等方式,引導孩子們認識分類的易錯區,學會如何正確的分類生活中的垃圾。課堂上,志愿者帶領小朋友們認識不同類別的垃圾,并通過實際案例,讓小朋友們深刻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志愿者們還組織開展了“搶答游戲”,小朋友們積極參與,現場氛圍熱鬧歡快。
分類實戰:游戲解鎖智慧
活動設計了“垃圾分類知識問答”環節。針對“玻璃瓶如何分類”“綠植是否屬于廚余垃圾”等常見誤區,團隊預先繪畫出魚骨頭、舊衣服等等樣式的小卡片,通過快問快答的形式,幫助大家理解分類邏輯,讓環保知識在代際互動中高效傳遞。此外,團隊組織了“垃圾分類接力賽”,分揀環節采用真實生活垃圾樣本,制作四個模擬垃圾分類箱與日常投放場景,在志愿者耐心引導下,大家不僅順利完成了接力賽,更有效提升了分類準確率。
長效行動:家校社共育新篇
為實現環保行動從“課堂”向“家庭”的自然延伸,團隊同步啟動“環保志愿家庭”招募計劃。團隊精心編撰的《家庭垃圾分類行動手冊》被發送到每一位參與者手中——清晰的分類圖譜是行動指南,月度記錄表化身習慣養成的見證者,社區回收日歷則串聯起日常實踐的脈絡。團隊還攜手社區共建“校社綠盟”,以“定期回訪日”跟蹤行動成效,用“技能提升站”鞏固分類本領,讓垃圾分類從“新風尚”真正扎根為“新日常”。這份由家庭、學校、社區共同簽署的綠色契約,正為孩子們全面發展的沃土注入可持續的生態養分。
在服務隊的精心組織及小朋友們的全力配合下,此本次“三下鄉”以游戲化、場景化創新,讓低碳理念可觸可感,孩子們在分揀競速中體悟責任,家庭在手冊指引下接力行動。蒲公英志愿服務隊以專業智慧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將高校智力資源轉化為社區綠色動能,彰顯新時代青年與祖國同頻、與生態共生的使命擔當。未來,團隊將持續深化校社聯動,讓垃圾分類從“新風尚”成為“新日常”,為綠水青山注入不竭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