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河南理工大學應急管理學院“紅魂尋根熔文脈,青衿躬行鑄新章”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恩州驛,在山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開啟非遺文化探尋之旅,以青年視角解碼傳統技藝的時代生命力。
踏入展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石傳拓技藝傳承人趙法全向實踐團成員系統介紹了館內剪紙、拓畫、泥塑、手工編織等非遺項目。為讓實踐團成員切身感受拓畫魅力,趙老師現場指導成員體驗完整制作流程:從洗碑清塵到鋪設宣紙,從手腕松勁敲打使紙入字隙,再到拓包轉圈勻墨、自上而下拓印?此坪啙嵉墓ば,實則處處藏著“匠人密碼”——敲打時的力道控制、勻墨時的轉圈節奏,都需耐心揣摩。成員們在反復實踐中,指尖觸到的不僅是宣紙與碑刻的紋理,更感受到非遺傳承人“慢工出細活”的匠心堅守。
“非遺是民族文化的根與魂。”實踐團成員在體驗后深刻感悟。此次活動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們親身體驗了傳統技藝的精妙,更堅定了“活態傳承”的使命意識。團隊表示,將以青年之力搭建非遺與現代生活的橋梁,讓剪紙的紋樣、拓畫的墨香、泥塑的形態在創新表達中煥發新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深厚的文化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