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傳承不朽紅色基因,賡續偉大革命精神,7月6日,吉首大學人文學院“三下鄉”志愿服務隊懷揣赤誠之心,走進吉首市向陽社區與石家沖社區,開展了一場主題鮮明、內容深刻的紅色文化宣講活動。本次活動不僅重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精神,更深入挖掘了湘西大地上的動人軍民故事,讓紅色歷史在社區煥發時代光芒。
故事宣講: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宣講現場,服務隊成員們飽含深情,為社區居民帶來了兩段感人至深的紅色篇章: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精神永放光芒:隊員們生動講述了15歲的女共產黨員劉胡蘭面對敵人鍘刀英勇不屈、慷慨就義的壯烈事跡。通過描繪她在敵人威逼利誘下堅貞不屈、高呼“怕死不當共產黨”的凜然正氣,隊員們深刻詮釋了劉胡蘭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宣講強調,劉胡蘭用年輕生命書寫的“堅定信仰、視死如歸”的精神,是激勵一代代中華兒女奮勇前進的寶貴財富。
“軍愛民,民擁軍”——湘西熱土上的魚水情深:結合吉首及湘西地區的革命歷史,隊員們深情講述了發生在當地的動人軍民故事。他們分享了紅軍長征過境湘西時,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得到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傾力相助的佳話;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湘西人民踴躍支前、軍民并肩作戰的感人事跡。這些本土化的紅色記憶,拉近了歷史與居民的距離,讓“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深厚情誼在講述中變得鮮活而具體。
多元形式:讓紅色文化浸潤人心
為使宣講入腦入心,服務隊精心設計了互動環節:
手冊傳情:隊員們向居民發放了精心制作的紅色文化宣傳手冊。手冊不僅收錄了劉胡蘭等英雄人物的事跡簡介、精神解讀,還特別增設了反映湘西地區革命斗爭和軍民團結的圖文內容,成為居民了解本土紅色歷史的重要讀本。
問答明志:在氣氛熱烈的“紅色知識有獎問答”環節,題目緊密結合宣講內容,如“劉胡蘭犧牲時年僅多少歲?”、“湘西人民在革命時期如何支持紅軍和解放軍?”等。居民們,尤其是青少年和年長者踴躍參與,在問答互動中鞏固了學習成果,深化了對革命精神的理解。一位參與問答的老黨員感慨道:“劉胡蘭的故事從小就聽,但每次聽都受觸動。咱們湘西老百姓和紅軍的感情,那是血濃于水!”
此次活動是吉首大學人文學院深化“三下鄉”社會實踐育人成效的重要舉措。青年學子們走出校園,深入社區基層:
在講述中感悟:通過準備和宣講劉胡蘭事跡及湘西軍民故事,隊員們自身經歷了一次深刻的紅色精神洗禮,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
在實踐中成長:活動鍛煉了隊員們的溝通協調、組織策劃能力,提升了運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能力。
在服務中擔當:有效傳播了紅色文化,特別是弘揚了以劉胡蘭為代表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湘西大地上的軍民團結精神,為社區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激發了居民的愛國愛鄉情懷。居民們普遍反映,這些源自課本和身邊的故事,讓他們更真切地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也增強了作為湘西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吉首大學人文學院“三下鄉”志愿服務隊以青春之名,擔當傳承之責。隊員們用心用情講述的劉胡蘭故事與湘西軍民情,如同播撒在社區土壤中的紅色種子,必將生根發芽,激勵更多人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學院將繼續引領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的大熔爐中錘煉本領,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訊員:劉鈺彭心檬孫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