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西北大學)赴陜北五縣開展中華優秀語言文化調研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發掘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時代價值,發揮陜北地區語言資源的獨特優勢,“弘文研語,同心同夢”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西北大學)中華優秀語言文化調研陜北分隊于2024年7月17日至7月22日在陜西省延安市延長縣、延川縣與榆林市吳堡縣、米脂縣、綏德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陜北方言似寶庫,行跡五縣勤探尋
方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和歷史記憶。陜北地區擁有豐厚的語言資源,孕育了多彩的方言文化。同時,陜北晉語歷史悠久,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團隊首先在延長、延川兩縣開展方言田野調查。團隊師生在查閱已有文獻的基礎上,以調查問卷為輔助,詳細考察了延長、延川方言的本土詞匯與重點語法問題,記錄下了真實的方言語料,并在聽音、辨音、記音的過程中反復核對其語音形式。通過調查,團隊初步了解了延長、延川方言文化資源的概貌,進一步推動了兩縣方言的共時研究。
(團隊在延長調查方言文化)
隨后,團隊輾轉吳堡、米脂、綏德三縣進行語言文化調研。通過與調查對象的交流,團隊師生對三地方言的特色詞匯與核心語法范疇進行了細致考察,加深了對榆林東南部地區方言詞匯與語法特點的認識,對陜北秧歌、陜北民歌等非遺項目反映的語言文化價值有了更加直觀的感悟。

(團隊在吳堡調查方言文化)
校地共建工作站,通語推廣成效顯
7月19日下午,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西北大學)與共青團吳堡縣委共建工作站協議簽約暨授牌儀式在中共吳堡縣委政法委會議室舉行。雙方就未來合作事宜進行了深入洽談,基地師生為吳堡縣開展推廣普通話、開發方言資源等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建議。

(基地副主任楊炎華老師向共青團吳堡縣委授牌)
7月22日上午,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西北大學)與共青團綏德縣委共建工作站協議簽約暨揭牌儀式在中共綏德縣委第一會議室舉行。雙方表示今后將不斷深化合作,以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創新語言文化傳承方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西北大學文學院黨委副書記陳柯與共青團綏德縣委書記馬宇共同為工作站揭牌)
吳堡、綏德兩地工作站的建立,充分表明西北大學開展的語言文字工作卓有成效、廣受認可。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西北大學)將持續在助力地方發展、服務強國建設中發揮作用!
陜北風情處處美,革命薪火代代傳
調研間隙,團隊來到吳堡縣柳青文化園、米脂縣楊家溝革命舊址進行參觀學習。
在柳青文學館內,隊員們駐足翻閱《創業史》等柳青先生的代表作品,并圍繞作品的語言特色進行了交流研討。柳青先生始終扎根土地,為人民抒懷。團隊師生紛紛表示知識來自實踐,學問回饋人民,要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智慧,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在米脂縣楊家溝革命舊址,團隊參觀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舊址等,實地學習黨史,感悟革命精神。團隊師生立志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先輩榮光,以奮斗為底色譜寫時代新篇章!
(團隊在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舊址前合影)
跨過一道道山水,聆聽一句句方音,唱響一曲曲歡歌。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團隊深入發掘語言文字的文化價值,深刻認識到傳承發展語言文化對增強文化自信、助推文旅產業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歲月不居,步履不停。基地師生將深刻把握高質量發展對語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斷增強做好語言文字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持續推進語言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為促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貢獻西大智慧與西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