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訊(通訊員 章厚梁)為促進鄉村振興事業,探索田園文化,傳承紅色精神,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情系桑梓,筑夢振興” 赴太湖田野文化調研團隊于8月5日到8月14日,在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調研活動并圓滿結束。
8月5日,調研團隊抵達太湖南站后,即刻前往4A級景區花亭湖風景區。黃昏時分,一行人在花亭湖畔欣賞了一場壯觀的日落,自然之美與人文情感交織,為此次調研之旅拉開了序幕。花亭湖的秀美風光不僅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大家對接下來的田野調研充滿期待。這樣的自然體驗,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也為后續的調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圖為團隊前往調研地點的路上(安徽師范大學 陳婧嫻 供圖)
翻閱歷史文獻,感受歷史溫度次日,調研團隊前往太湖縣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室,查閱了大量珍貴的宗族族譜資料,特別是殷氏宗譜敦睦堂的發現,讓師生們對“三堂四股”的歷史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團隊成員還親手觸摸并拍攝了珍貴的宗譜資料,感受著歷史的溫度。通過對這些珍貴文獻的研究,隊員們不僅學習到了史學研究方法,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獻資料對于歷史研究的重要性,為未來的文化振興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圖為師生與圖書館工作人員一起查閱地契(安徽師范大學 陳婧嫻 供圖)
觀賞文化作品,傳承巨匠精神8月7日,團隊成員們走進了著名作家石楠的作品集室,近距離接觸了她的作品手稿及國畫作品,深刻感受到了石楠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創作內涵。得知石楠作品正在編輯成冊的消息后,團隊對此充滿了期待。此次參觀不僅讓隊員們對石楠的文學成就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也為部分成員的文學創作提供了靈感。通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講解,隊員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當地的文化資源,為“三下鄉”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
閱覽地方古籍,追尋歷史痕跡8月8日,調研團隊來到圖書館四樓的古籍閱覽室,研讀了清代文人王大樞的《西征錄》和狀元李振鈞的作品集《味燈聽葉廬詩草》,通過這些珍貴古籍,探索了歷史流轉的痕跡。這些古籍不僅是研究當時社會狀況的重要資料,也是了解古代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這些古籍的研究,不僅加深了隊員們對歷史的理解,也為當地的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參考。
考察革命圣地,弘揚紅色精神8月9日至10日,團隊先后參觀了劉鄧大軍劉家畈會議舊址——胡氏新祠和劉伯承舊居等地,深入了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歷史。在陳錫聯暨百將團歷史陳列館內,隊員們瞻仰了百位將軍的英勇事跡,感受了那段崢嶸歲月的不朽精神。通過對這些紅色遺址的探訪,隊員們不僅緬懷了革命先烈,也更加堅定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決心。這些經歷為隊員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提供了重要啟示。
圖為師生在劉鄧大軍劉家畈會議舊址陳列館內合影(安徽師范大學 陳婧嫻 供圖)
漫步先賢故居,感受名士風范8月11日至12日,調研團隊兩次造訪趙樸初文化公園,考察了狀元府、四代翰林、趙樸初故居等展室,深入了解了趙氏家族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蘊,以及趙樸初先生在多個領域的卓越貢獻,深刻領悟到他為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所做的不懈努力。這次參觀不僅讓隊員們對趙樸初先生的生平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為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注入了新的內涵。通過深入了解趙樸初先生的事跡,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的重要性。
圖為師生在趙樸初文化公園合影(安徽師范大學 陳婧嫻 供圖)
接觸民俗文化,感悟傳統魅力8月13日,團隊成員們在太湖縣博物館民俗文化展廳中,細致觀看了各式民俗文物,特別是對地契的研究讓他們對中國傳統土地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過這些民俗文物,隊員們不僅了解了太湖縣悠久的民俗文化歷史,也從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此次參觀不僅讓隊員們更加珍惜傳統文化遺產,也為他們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靈感。
邁入革命展廳,緬懷紅色記憶8月14日,調研的最后一天,師生們走進了博物館的紅色文化展廳,重溫了“冢田攻事件”等革命時期的英勇事跡,深刻體會到當地人民為革命事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通過參觀這些紅色遺物,隊員們不僅增強了愛國情懷,也更加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決心。這些活動為隊員們日后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動力。
此次“情系桑梓,筑夢振興”赴太湖田野文化調研活動不僅讓調研隊的成員們近距離接觸和感受到了太湖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激發了他們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未來,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將繼續致力于此類實踐活動,不斷深化師生們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理解和熱愛,為推動中華文化繁榮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此次活動也將作為一次成功的案例,為鄉村振興、“三下鄉”活動和紅色精神的傳承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