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塔里木大學在綜合樓前舉行了“萬名師生下基層”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出征儀式,儀式完畢后,“情系鄉村振興,助力夢想遠航”三下鄉實踐團出發前往和田市納爾巴格街道各社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
(圖為團隊成員出征儀式合影留念)
2024年7月7日,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情系鄉村振興,助力夢想遠航”實踐團,在和田市納爾巴格街道的闊里拜西社區、新泉社區、阿提巴扎社區、安康社區、清泉社區、益民社區、北泉社區和民心社區八個社區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了入戶調查、國語班授課,升旗儀式布置,帶領學生參觀學習等事務。
扎根基層沃土,建設美麗社區
團隊成員跟隨社區干部深入基層,了解居民情況,并對其提供了適當的幫助。同時,也向居民提出了近期社區工作的需求,在交流尋訪中積極為保障社區的穩定,切實有效地解決居民的困難,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做出努力。
(圖為團隊成員在民心社區入戶時照片 牙雅 攝)
7月7日當天,團隊成員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完成了升旗儀式的準備工作。期間團隊成員和當地干部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也為社區孩童帶來了陪伴和引導,為第二天的升旗儀式以及接下來的工作開展做好充足準備。
(圖為團隊成員在民心社區準備升旗儀式相關事宜照片 丁衛星 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北泉社區準備升旗儀式相關事宜照片 張秀正 攝)
文明語深入你我心,普通話融匯中國情7月8日,實踐團成員在和田市納爾巴格街道的北泉社區,協助社區開展了針對少數民族成人的國語課堂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模擬真實場景、采用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員們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水平,增強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活動中,該團隊成員特別注重模仿實際交流場景,為學員們營造了一個沉浸式的學習環境。通過模擬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場景,如購物、旅行、工作等,學員們不僅學習了實用的語言技巧,還加深了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化的理解。在教學方法上,該團隊成員積極創新,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來激發學員們的學習興趣。除了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外,還引入了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互動式教學方式。學員們通過親身參與,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團隊還收集了學員們的反饋意見。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們感受到了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樂趣和成就感。他們表示將繼續努力學習,爭取在國家通用語言水平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對于未來,該團隊也制定了詳細的后續計劃,將繼續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引入更多實用的課程和活動。
(圖為團隊成員在阿提巴扎社區進行國通語授課 徐海燕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北泉社區進行國通語授課 張秀正攝)
國家通用語言是各族干部群眾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紐帶和橋梁。為加強基層組織和政治建設,有效開展群眾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增長、保穩定、重民生工作的迫切需要。7月11日團隊成員輔助社區干部組織社區居民的國通語鞏固復習考試,助力提升社區居民國通語水平。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國通語考核 牙雅攝)
抓牢人民需求,服務群眾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民生工作作為社會建設的重大任務。為調查民生民情,宏觀政策的制定、跟進小康進程監測。7月10日,團隊成員在上午入戶中積極了解居民的情況,于下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填寫和完善包括居民人口、居住用地面積、商鋪占地面積、商鋪使用狀態、心理健康表等居民的詳細信息。
(圖為團隊成員在民心社區進行入戶調查 丁衛星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北泉社區進行入戶調查 張秀正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清泉社區進行入戶信息填寫和完善 姚淑婷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民心社區進行入戶信息填寫和完善 丁衛星攝)
7月13日,為了建設美麗社區,社區招募志愿者進行衛生打掃,團隊成員組織社區志愿者們到志愿服務地點并進行志愿服務的分工與指導。團隊成員和志愿者們都表示非常愿意在社區工作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服務社區,為社區變得更好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圖為團隊成員在北泉社區組織志愿活動 張秀正攝)
7月15日,團隊成員組織社區文藝匯演,團隊成員調動社區居民參加文藝匯演,帶領社區居民、小朋友們和返鄉大學生進行文藝匯演的排練,團隊成員主動承擔起了文藝節目的表演、文藝匯演節目的排序、主持詞的編寫、文藝匯演的主持、匯演現場氣氛的調動等工作。在社區干部和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文藝匯演圓滿落幕。
(圖為團隊成員組織社區小朋友們排練 李怡萱攝)
(圖為團隊成員主持文藝匯演 牙雅攝)
在社區實踐地過程中,團隊成員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輔助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工作。接下來,團隊成員們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為社區的穩定和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得新時代的胡楊用自己點綴這片荒涼的土地,固守著腳下下的大漠。為鄉村振興、社區服務貢獻青春力量,踐行胡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