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烈士拋忠骨,中華文化永相傳”。為使我院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英勇犧牲的精神和舍生取義的志向,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從而使他們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文化傳承精神,8月19日,河北工程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紅色薪火”暑期社會實踐團奔赴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烈士陵園和寬城滿族自治縣文化藝術展覽館開展“銘記革命先烈,賡續中華文化”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寬城滿族自治縣烈士陵園始建于1972年,位于縣城東部水泉山下,主要由烈士紀念碑、紀念館、紀念亭、墓碑等組成。門樓上鐫刻“烈士陵園”四個金色大字;在陵園甬道拾階而上的平臺中央矗立著10米高由大理石貼面的紀念碑一座,碑正面鐫刻著“為國犧牲永垂不朽”8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紀念館內展有一九四七年十月十八日解放寬城時“突圍戰示意圖”“突圍戰戰斗經過簡介”“宏遠部隊簡介”“宏遠部隊主要領導成員名錄”及部分革命烈士生平事跡簡介。烈士陵園布局寬敞、莊嚴肅穆,是我縣緬懷革命先烈、鼓舞全縣人民斗志,激勵教育后人的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于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烈士陵園內 烈士紀念碑)
實踐團的同學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實地參觀了烈士墓、抗戰文物、戰斗事跡等展覽,詳細了解了革命前輩的英勇事跡,深刻感受了英雄先烈的偉大精神。先烈們的英雄氣概、悲壯史詩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讓同學們清楚地認識到當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熱血鑄豐碑,英魂垂青史,實踐團的同學們紛紛表示要秉承先烈遺志,在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下立志、立德、立言、立行,為建設更加繁榮和諧的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實踐團在烈士陵園內參觀學習)
隨后實踐團來到了寬城滿族自治縣文化館,感受獨特的滿族風光。在這里,實踐團隊了解到了滿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寬城背桿”和滿族曲種“熱河二人轉”。一行人邊走邊看,邊聽邊學,獨特的民族文化不僅帶給同學們極大的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更讓他們深深感受到寬城滿族自治縣文化館作為一個載體,是各族群眾了解滿族文化、感受民族團結的重要場所,更是推動滿族文化事業發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踏實踐之行,立未來之志”。通過此次實踐活動,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紅色薪火”實踐團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挖掘紅色故事、賡續紅色精神、傳承優秀文化,讓同學們更進一步了解了百年黨史,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文化自信,激勵他們繼續秉承先烈的意志,努力學習,積極工作,為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