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革命圣地,傳承紅色精神
為了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為了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2024年8月14日曲阜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鑄魂弘夢,紅色傳承”實踐隊來到了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楊柳雪村,共同感悟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

楊柳雪村地勢低洼,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決口,導致該地區非旱即澇,土地鹽堿化嚴重,春天時土地上的鹽堿看起來像白花花的雪,因此得名“楊柳雪”。然而,這個名字背后卻隱藏著村民們的艱辛與奮斗。新中國成立后,楊柳雪人在黨的領導下,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他們戰天斗地,在鹽堿地上實現了糧棉雙高產、雙貢獻。上世紀70年代,楊柳雪村因其卓越的農業成就而備受矚目,周恩來總理三次接見楊柳雪村代表,并親自將該村樹為“棉區的一面紅旗”。這是對楊柳雪村在農業生產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的高度肯定。楊柳雪村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為了治理鹽堿地,村民們從1963年開始筑渠挖溝,經過連續六年的苦干,終于建成了引水溝和灌溉渠,成功地將黃河水引入村莊,大大減輕了鹽堿災害。此外,楊柳雪村還是農業技術應用的先鋒,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棉花品種和農業技術,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楊柳雪村不僅有著豐富的革命歷史,還積極將紅色文化轉化為動力引擎。近年來,楊柳雪村努力打造“現代農業+紅色研學”的產業格局,建設了紅色基因棉花科技示范基地等項目,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楊柳雪村還注重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將昔日的鹽堿地變為生態綠洲。楊柳雪革命老區是一個充滿奮斗精神和紅色文化的地方。它見證了楊柳雪村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創業、戰天斗地的歷程,也展示了新時代下楊柳雪村在鄉村振興和生態保護方面的新成就。這個曾經貧瘠的鹽堿地如今已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了一個令人矚目的鄉村振興典范。
楊柳雪村不僅在農業生產上勇于探索,還積極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使傳統農業走向現代化。這體現了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對科技進步的渴望和追求,也為我們今天推動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楊柳雪村將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的發展中,通過紅色旅游、研學教育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革命歷史,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文化自信和傳承,對于培養新時代公民的精神風貌具有重要意義。

在楊柳雪革命老區,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內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時也要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毛厚霖
隊伍:“鑄魂弘夢,紅色傳承”實踐隊
指導老師:劉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