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產物”,是“破解當前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為深入了解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實踐與應用,探尋可再生資源背后的奧秘。7月10日至11日,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鳩江逐夢,大有可為”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蕪湖天邁貿易有限公司和安徽省核工業勘查技術總院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實地調研。

7月10日下午,小雨淅瀝,實踐團隊來到蕪湖市灣沚區六郎鎮的蕪湖天邁貿易有限公司參觀考察。在企業負責人趙經理的帶領下,團隊成員深入車間了解了企業的主要拆解及冶煉過程。車間內,廢舊家電經過預分解、瀝油、破碎等工序后,搖身一變化為薄薄的鐵片,由抽壓機打包后形成廢鋼壓塊,繼續運往下游鑄造廠。在經過深度過濾、重新鑄造后,這些鐵片便能“重生”,再次作為原料進入家電制造環節,實現了資源的可再生循環。趙經理稱,該企業每月可產出10000噸廢鋼壓塊。隨著“互聯網+回收”政策的扶持,居民們不僅能享受到快速上門的服務,還能領取到政府發放的補貼,可供公司拆解的廢舊家電、汽車零部件數量明顯增多,企業作為可再生資源類型實業公司,效益也是越來越好。

通過實地走訪、研究發現,像天邁這樣的企業在蕪湖還有很多家,他們通過與當地高新制造企業合作(如美的、奇瑞等),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了高效、便捷的回收體系,不僅確保了穩定的回收貨源,還有效減少了小販違規拆解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家電“以舊換新”淘汰了高能耗、高污染的“舊”產品,換來的是符合綠色低碳要求的“新”產品,完善的回收體系將進一步推動上下游企業的綠色轉型,助力整個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

7月11日下午,實踐團隊來到了安徽省核工業勘查技術總院。總院領導熱情接待了實踐團隊,并同團隊成員一道參觀了總院的發展歷程展覽。從基建工程兵六〇七團的組建到八十年代的“保軍轉民”、2000年后屬地化的“二次創業”,無論形式如何變化,老一輩地質工作者傳承下來的優良作風未曾改變。參觀過程中,總院領導熱情解答了團隊成員的疑惑,同時為隊員們科普了豐富的核知識與地質勘探知識。核能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正是目前構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也是帶動傳統產業升級的引擎。總院積極推進核能及地質科技創新,是推進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加快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

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希望各國共同努力,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此次實地調研,讓團隊成員們看到了可再生資源行業發展的更多可能,也引發了成員們對低碳生活的進一步思考。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團隊成員將“節”盡所“能”,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節能減排義務,與老師、同學們攜手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