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歸分類,綠途啟航
大學生網報 江蘇徐州 8月17日電 (通訊員 郁彤)
近日,江蘇師范大學的一支充滿活力與熱情的實踐團隊——“分投行動”垃圾志愿先鋒團,踏上了前往徐州市心緣志愿者服務中心的旅程。該中心位于徐州市泉山區湖濱街道湖濱新村96號樓4單元對面平房,是當地社區志愿服務的重要陣地。實踐團隊此行旨在通過一系列公益活動,提高當地居民對垃圾分類重要性的理解,與心緣志愿者服務中心攜手合作,為社區帶來溫暖與幫助,同時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寶貴的社會實踐機會,讓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以檢驗與升華。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大學生對社會責任的理解與認同,更為徐州市的公益事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圖為調查團成員在與宣傳。大學生網報通訊員 郁彤 供圖
活動伊始,調研團成員選取了徐州市心緣志愿者服務中心周圍的社區作為“垃圾分類”活動的第一站,其原因是服務中心周圍的居民對志愿活動接受度較強,居民素質較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更高,從而對垃圾分類更加關注,更有利于活動的開展。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重視,居民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垃圾分類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因此,調研團成員組織了一系列垃圾分類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走進社區、學校、企業等場所,向公眾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參與意愿度,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的活動中來,共同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開展。
調研團的工作在社區開展主要分為社區宣講和游戲互動環節,社區宣講環節主要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冊、進入社區進行知識宣講三種方式來增強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調研團的成員在社區門口醒目的位置安放了橫幅,得以使得居民進入社區就可以看見,對于閑暇的居民,調研團成員就會進行細致的講解,宣講的內容主要包括垃圾分類的意義、方法和注意事項。當然,除了這種傳統的社區宣傳方式,調研團也進一步開發了垃圾分類小游戲,主要是面向社區里的小孩,從根源將垃圾分類的意識貫徹到日常生活中。這個游戲主要是分辨物品的垃圾性質,主要分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廚余垃圾。

圖為調查團成員在商場宣傳。大學生網報通訊員 郁彤 供圖
調研團不僅在社區開展了活動,并且成員們還深入了周圍的商場進行宣傳與調查,對商場的垃圾分類情況做了勘察,也對工作人員對垃圾分類意識做了問卷調查。在活動其中,調研團不僅開展開展了活動,也安排成員對參與人員的感受進行了一個調查,其中參與的居民都表示調研團成員工作認真、細致,態度和藹。參與活動的小孩也都很開心,對調研團成員們表達了他們的感謝。此次活動,社區的居民表現了積極參與活動的風貌,也都表示對社區開展垃圾分類活動的支持,同時也表示以后愿意去接受更細致的垃圾分類培訓,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貢獻。
由此可見,在本次活動中,居民的表現了對垃圾分類知識的接受以及對垃圾分類學習的積極態度,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許多居民自發愿意組成垃圾分類委員會,督促社區公民在丟垃圾的時候進行垃圾分類,此種行為不僅提高了公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度和參與度,還促進了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社區公民和調研團成員都深刻意識到,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持續推動。因此,調研團將繼續加強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為構建更加綠色、環保的社會貢獻自身的力量。
從起源到歸途,垃圾分類之路雖長且艱,但只要全社會攜手并進、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江蘇師范大學將一如既往地踐行綠色使命,為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開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要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垃圾分類將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踐行垃圾分類共同守護生物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是我們必須要踐行的事。
通訊員: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