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
東北大學材料學院赴遼寧四市社會實踐團來到遼寧沈陽、撫順、鞍山、本溪進行參觀學習,了解工業強國的壯麗征程和錦繡前途,向先進的工人模范學習,感悟工業精神,體會工業文化的魅力。

圖為實踐團與撫順露天礦博物館合影。通訊員趙振翔 供圖。
學習百年工業強國路
實踐團參觀中國工業博物館、紅梅文創園感受百年工業道路和歲月的滄桑巨變。中國工業發展是一段由落后農業國向現代工業國轉變的歷程,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道路。通過學習和了解中國工業發展歷史,實踐團成員們從中感悟國家工業飛速發展的民族自豪之情,增進歷史使命感,激發著愛國熱情和創新意識,學習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堅強與韌性。
圖為實踐團參觀中國工業博物館。通訊員趙振翔 供圖。
探尋新型工業化發展實例
新型工業化是高端化的工業化、智能化的工業化、綠色化的工業化。在鞍山和本溪,實踐團了解鞍鋼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感受綠色、資源、創新的發展道路。在撫順,實踐團學習西露天礦的綜合治理的綠色蝶變,了解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在沈陽,實踐團著眼于鐵西區的百年變遷,體會時代與政策巨變下老工業區浴火重生的發展歷程,學習工人階級砥礪奮進、自強不息的不朽歷史。

圖為實踐團成員于鞍鋼博物館合影。通訊員李家騏 供圖。
與一線勞動者交流學習
在本溪實踐過程中,實踐團有幸采訪到本鋼集團北營公司VOCS項目劉經理。他說我們在工作中最重要的精神品質是責任和擔當。工人們的吃苦耐勞和團結互助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值得學習的。他還鼓勵我們要腳踏實地、勤于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完善知識。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鋼鐵產業一線勞動者交流學習。通訊員解耀陽 供圖。
探尋模范事跡與工業精神
毛澤東曾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在參觀學習過程中,實踐團成員深入了解羅陽等模范典型的事跡,并探尋工業精神的本質與內涵。工業精神激勵著一代代人向著工業強國的目標邁進,新一代青年也一定能接續使命,勇往直前。新的起點上,青年們要繼續感悟工業發展底蘊,弘揚中國工業精神,把工業文化和工業精神運用在實際生活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圖為“崇尚航空榮譽,打造勞模文化”宣傳欄,拍攝于沈飛航空博覽園。通訊員趙振翔 供圖。
通訊員 趙振翔 李家騏 解耀陽 任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