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來自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藍色燃動機——科教黔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來到了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紅絲鄉上壩村,參觀并了解白馬山茶園和蜂蜜產業地的相關情況。

圖為務川縣地形
務川縣是重點脫貧縣,山路崎嶇難行,以第一產業為主,交通的閉塞是其貧困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其依靠當地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茶葉和蜂蜜成為其主要的特色農產品,并主要依靠該類農產品脫貧致富。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實踐團隊的成員們對茶葉和蜂蜜生產進行了調研。
上午,實踐團的成員們前往白馬山茶園并在負責人的帶領下進行參觀。白馬山茶園位于務川自治縣紅絲鄉國家級麻陽河生態保護區內,背依大山,山多林密,云追霧繞,泉水叮咚。這里獨特的氣候、海拔、土壤等多種自然因素促成了茶樹種植的發展。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白馬山茶園體驗采茶
通過與負責人交流,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了解到白馬山茶園沒有水源,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云霧包裹,因此茶葉很醇厚且有野性;早晚溫差大,冬天會出現凝凍天氣,蟲害經過一個冬天就會化為有機肥埋進土壤,使得土壤肥力提高;白馬山茶園運用特有的套種油茶樹技術,利用植物的自然生長的相互作用,來提高茶葉的自然香度和內含物質,因此產出的茶葉很甘甜;白馬山茶園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拒絕使用農藥,茶園采用太陽板除蟲。成員們看到茶樹下依舊有雜草,和打了農藥的光禿地面不一樣,說明這里確實做到無農殘、無添加、無污染。
負責人向成員們著重介紹了太陽能捕蟲器。這個捕蟲器晚上會照燈來吸引害蟲,害蟲順著光源進入罩子,從而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也就減少了農藥的使用,使得農產品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圖為負責人介紹太陽能誘捕器
接著,成員們對相關人員進行采訪。
通過采訪茶園的負責人李總得知白馬山茶園主要產出的是綠茶和油茶,其銷售主要面向的是外地人并且是由政府補貼種植的,正因如此也就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從而實現了脫貧。

圖為該地生產茶油
劉書記說務川縣多山且山路崎嶇,運輸并不方便,其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缺乏第二和第三產業,因此整體來說比較貧困。由于是以農業為主,所以受氣候的影響嚴重,這也就導致產品的生產具有不穩定性。
下午,實踐團成員前往紅絲鄉的蜂蜜產業地,在這里,成員們采訪了劉書記。劉書記說養蜂是受到政府補貼的,并且近幾年的實踐后得到的收益也不錯,相對于嘗試種植中草藥而言,發展養蜂行業是當地脫貧致富的重要方式。同時,劉書記還介紹了不同的蜜蜂所產蜂蜜的不同,并重點講述部分蜂蜜較苦是因為其中含有中草藥等成分,是品質較好的蜂蜜,這也是蜂蜜產品銷售的一個重要宣傳點。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養蜂處
最后,作為貴州的一份子,實踐團的成員們都希望在家鄉為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讓家鄉變得更加美好,因此,實踐團的成員們計劃認購五件蜂蜜水并且向蘇州大學教育超市推售該商品,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負責人馮書記合影
務川縣作為貴州省遵義市的重點貧困縣,其依靠自身自然環境優勢,結合政府幫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務川縣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找到了最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努力克服自然地理環境帶來的發展困境,大力發展第一產業,通過農產品加工和政府幫扶提高當地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順應國家發展潮流,走上小康,奔向幸福生活。而實踐團的成員們也在此次的實踐活動中深入了解家鄉的發展狀況,了解家鄉的發展,從而樹立好好學習思想,希望將來能對社會和家鄉創造出價值。

圖為實踐團全體成員與務川縣相關負責任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