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曦)近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與‘鶴’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走進重慶市江津區中山鎮白鶴村,該村曾是市級貧困村,于2021年脫貧摘帽,共脫貧127戶。實踐團在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深入鄉村一線,與當地脫貧戶村民面對面交流,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等方式,全面了解鄉村振興政策給鄉村帶來的變化以及村民真實的感受。

(圖片:實踐團走訪時合影。實踐團供圖)
實踐團分別來到五戶典型脫貧戶家中。在五保戶周開全家中,實踐團成員了解到,依靠國家“兩不愁三保障”的政策支持、駐村工作隊點對點的幫扶,周開全現居住在國家安置房。
(實踐團來到周開全家中走訪圖。實踐團供圖)
“從前只有小路,出行不方便,現在條件好了,路都修到家門口了。”監測戶李宗彬在采訪時說到。該家庭年收入保持高于監測范圍,其子女在“兩免一補”的幫扶下,教育得到保障、脫貧成果有效鞏固。
(圖片:實踐團成員采訪李宗彬家庭時做采訪記錄。實踐團供圖)
本次活動還走訪了龔元婷、王傳明、龔南友等脫貧戶家庭,調研結束后,實踐團對脫貧攻堅實效有了真切的了解并深入思考。打好脫貧攻堅戰,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駐村干部的精準幫扶、基層人民的積極配合。
“理論知識與實地體驗相結合,使我們認識到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振興,更是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多維度縱深發展。”實踐團成員李宗雨燦表示。
通過此次實地走訪,實踐團成員深刻領悟實地調研的重要性以及“脫貧攻堅”的重要意義。大學生要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為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展現青年精神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