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垃圾分類關系千家萬戶,是民生問題,更是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不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匯聚出強大的“綠色合力”,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展現我國大國形象的發力點。
為充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積極發揮青年力量,河海大學“悅讀護綠,巧分生態”環保科普調研團于7月13日前往南京市江寧圖書館,開展科普宣講。
一、科普宣講,寓教于樂
為有效地促進居民從“隨手扔”到“隨手分”的習慣轉變,引導居民主動踐行綠色生活理念,不斷推進垃圾分類的落實落細,7月13日,宋鑫、張乃鉞等團隊成員前往南京市江寧圖書館開展科普宣講。
調研團成員宋鑫首先結合視頻動畫生動幽默地向孩子們粗略介紹了如何簡單對垃圾進行分類,并通過舉例,詳細講解了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類標準,讓小朋友們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調研團成員在講解的同時,設置多個小問題現場檢驗學習成效,同學們也踴躍發言,分享著他們對垃圾分類的看法。
接著調研團成員張乃鉞同學推薦了《瓦爾登湖》、《垃圾車來了》等環保類書籍。通過調研團成員簡單地講解,引導小朋友在活動結束后主動去閱讀這類書籍。其中特別推薦了《會走的房子》一書,通過閱讀分享會的形式,引導孩子們發現閱讀的樂趣,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書中的故事不僅讓孩子們沉浸在奇幻的冒險中,也啟發他們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調研團成員也意識到,“三下鄉”不是單純的科普介紹,要慢慢引導孩子們加深興趣,未來學會用閱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悅讀護綠,巧分生態”環保科普調研團赴江寧圖書館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
二、閱讀引導,互動增效
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度,在垃圾分類知識講解完成之后,現成設置了垃圾分類小游戲。參與的小朋友們需要將代表不同垃圾的卡片準確地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模型中,在游戲中加深對垃圾分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更好的在生活中進行實際運用。此外,還團隊精心準備了知識問答環節,參與的小朋友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展現了對垃圾分類的濃厚興趣和較高的認知水平。
活動過程中發放河海大學文創產品書簽、掛件作為獎勵,調動群眾積極性的同時,宣傳并展現獨特魅力的河海文化以及學校特色。

團隊成員在圖書館帶小朋友們做小游戲
此次科普宣講活動不僅提高了市民對垃圾分類的重視程度,更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實用的垃圾分類技巧。未來將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河海大學“悅讀護綠,巧分生態”環保科普調研團的此次南京圖書館之行,不僅是對城市圖書館環保教育現狀的一次深入考察,也是高校與公共機構攜手共進,共同推進環保理念普及和社會實踐的生動例證。期望借助本次實踐,與多個社區圖書館形成長久合作,讓綠色理念文化深入人心,構建閱讀和垃圾分類意識加深的持續解決方案,打造社區環保科普交流平臺,進一步帶動更多居民,促成一個自我維持且長期有效的環保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