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創造美麗環境,守護海洋生態,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環保科技進步,“水清天藍筑美村,共繪振興新畫卷”實踐團隊前往舟山嵊泗縣、杭州市歡潭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以此出發,開展了豐富的社會活動,用實際行動保護生態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海洋守護,青年攜手繪藍圖
舟山之畔,碧波蕩漾,晨光初照,海天一色。實踐團隊成員們來到海邊,兩三人一組,沿著海岸線,仔細地清理各類垃圾。團隊成員們還向市民朋友針對海洋污染的危害進行宣講,提倡要踐行垃圾分類、減少塑料制品使用、倡導綠色低碳生活等。團隊成員們以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為美化海洋環境貢獻著力量,給蔚藍的海岸線增添了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
此次行動不僅彰顯了環境學子的社會責任感,更為推動海洋生態保護意識深入人心起到了積極作用,是筑夢綠色未來的一次生動實踐。
海島尋蹤,嵊泗生態話未來
實踐團隊成員們還在海邊、漁船邊以及居民區等地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并記錄。總體來看,近年來嵊泗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海洋海島生態修復,積極推進“五水共治”、“無廢城市”建設等環境治理項目,實現了環境污染治理向生態系統保護的升級。實踐團隊成員們還采訪了多位漁民,他們表示人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
這警醒了我們,光是自己保護環境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應該宣傳環保知識,提高人們環保積極性,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近年來政府一直在出臺有關垃圾處理措施,例如沿海一直有垃圾船清理海上垃圾,也定期會有人清理沙灘上垃圾等。在談及核污水排放帶來的影響時,一位漁民表示,自日本核污水排放核污水后,很多人不敢吃海鮮,導致海鮮的價格下跌,這對沿海城市的經濟產生了沖擊。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堅決抵制利己主義,共建綠色美麗地球村。
歡潭蝶變,村民共話新生活
“水清天藍筑美村,共繪振興新畫卷”實踐團隊還前往了歡潭村旅游度假區、村莊及周邊商店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并記錄。近幾年來,歡潭村實現了從環境到經濟、從文化到社會的全面轉型和升級,已成為一個集傳統文化、現代產業和美麗環境于一體的新時代鄉村。實踐團隊成員采訪了多位村民,他們表示,政府的扶持讓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村里路窄,房子舊,大家收入也不高。”一位村民感慨地說,“現在好了,環境美了,游客也變多了!”另一位村民補充道:“政府還幫我們修了文化禮堂,讓我們有了更多休閑娛樂的地方。現在的生活,真是越過越有奔頭了!”
這里的每一處變化,都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刻踐行,是對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積極響應。大家為歡潭村的蛻變點贊,也為參與其中的每一位村民點贊!
環保宣講,童心共繪綠色夢
為了讓歡潭村的小朋友們對環保知識的更深刻了解,團隊成員們精心籌備了一場環保小課堂宣講活動。團隊成員們本次的宣講主題是本學期課程中學到的水、固、氣三種污染物方面的知識,用有趣且易懂的語言,帶領小朋友探索環境保護的奧秘。小朋友們積極參與其中,與大家熱情互動,共同探討三大污染物的種類及影響。在最后環節,實踐團隊成員帶領每位小朋友親手進行了水質檢測實驗,親身感受到了水質污染的嚴重性。他們還在明信片上留下了自己的環保標語,表達了對綠色家園的熱愛與期待。通過此次實踐,歡潭村的小朋友們在心中種下了環保的種子。
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攜手并進,用實際行動守護這片藍天綠水,共同繪制綠色未來!
藍天守望,精準測量空氣質
歡潭碧水映晴空,空氣質量屬上乘。團隊成員們手持精密的空氣質量檢測儀,宛如探索者,沿著蜿蜒村徑悠然前行。從細微的PM2.5塵埃到宏觀的AQI指數,每一個數據躍然紙上,都是對歡潭空氣真實面貌的精準刻畫。團隊成員認真記錄、分析,力求數據的準確與全面。經過一系列嚴謹的檢測與分析,團隊成員們驚喜地發現,歡潭村的空氣質量遠超都市喧囂,每一個指標都處于優良水平。這一結果不僅是對歡潭村自然環境的肯定,更是對當地環境治理工作的有力證明。團隊成員們期待歡潭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繼續前行,以科技為翼,翱翔于綠色發展的藍天;以綠色為筆,揮灑在歡潭大地的畫卷上,繪就歡潭村更加絢爛多彩的新篇章。
碧水探秘,共守水質安全線
聽村干部介紹,歡潭村一共有兩個取水點,取水自山泉地下水,一代代的歡潭人都是喝這個水長大的。那么這個水是否真的像村干部說的那樣,甘甜可口并達到了飲用水的標準呢?
在此次全面的水質檢測中,團隊成員們采用了多種科學方法,對包括臭味、肉眼可見物、pH值、亞硝酸鹽含量、鈣鎂離子濃度(水硬度)、氨氮水平及TDS(總溶解固體)在內的關鍵指標進行了詳細評估。現場初步評估通過物理感官判斷,水體清澈透明,無異味與肉眼可見懸浮物,初步反映其清潔度高,可能未受顯著有機或有害化學污染。隨后,團隊成員們使用經校準的pH檢測筆與TDS測水筆進行物理化學參數測定。考慮到前期降水影響,且自然水源如天然泉水、井水及湖水等樣本的TDS值普遍偏高,水樣TDS值達700mg/L,雖高于常態,但仍低于國家標準上限1000mg/L,顯示水質在特定條件下的自然波動。pH值6.86,呈現弱酸性,符合國家標準范圍。實驗室階段,團隊成員們運用苯胺-α-萘酚分光光度法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結果僅為0.05mg/L,遠低于10mg/L的國家標準限值,表明水體在此方面表現優異。同時,紫外-可見光譜吸收法檢測氨氮含量,結果為0.2mg/L,遠低于0.5mg/L的標準,進一步確認水質清潔。為評估水硬度與礦化度,團隊成員們采用滴定法測量鈣鎂離子濃度,結果顯示硬度約為300mg/L(以碳酸鈣計),屬中硬度水,低于450mg/L的國家標準。
綜上所述,本次檢測各項指標均符合甚至優于GB5749-2022《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體現了水源的高品質與安全性。然而,鑒于硬度偏高,團隊成員們向當地村民建議煮沸后飲用,以確保飲水安全與生命健康。
實時監測能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環境監測的意義便在于此,未來我們更應該發揮所長助力環境保護保障居民安全,展現青年擔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團隊成員們還將當地水樣帶回參與學院創新項目研究,在已有的實驗基礎上,使用當地水樣進行銅基納米線光電催化殺菌,在二十分鐘光電催化下殺菌率高達90%以上。實驗證明,實驗室創新研究項目銅基納米線光電催化殺菌不僅在實驗室模擬情況下能達到高殺菌率,在現實生活中的高消毒性同樣卓越,充分展示了該項目從實驗室邁向實際應用的廣闊前景與可行性。
發現環境問題,解決環境問題,將創新方法付諸實踐進而造福人類,正是每一位環境學子應該做的。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之旅,團隊成員們深入采訪村民,傾聽村民之聲;了解鄉村文化,感受時間沉淀;用專業知識展現環境學子的責任與擔當。希望在更多的環境學子的積極參與下,鄉村會發展的更好,祖國的明天也會更好。讓我們一起守護藍色海洋,修護地球健康,使地球家園更加綠色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