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政策,勇擔青年責任,7月11日,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一葦益航”志愿服務團的志愿者們懷揣著對教育的熱忱與責任擔當,帶來了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在同學們純真的成長天空中熠熠生輝,讓教育力量在鄉土間流淌。
音樂課:奏響心靈共鳴旋律為了培養同學們的藝術感知與創造力,“一葦益航”志愿服務團在柴湖一中開展了別開生面的“聽歌識曲”音樂課堂,志愿者老師們精心挑選了各種風格的歌曲。學生們化身為“音樂探索者”,借對旋律節奏的感知與想象,用歌唱、樂器演奏,把零散音符組建成動聽旋律 。借音樂搭建藝術與成長之橋 ,在旋律里挖掘創意,于合奏中凝聚團隊精神,讓音樂滋養青春、點亮夢想。

圖為同學們在音樂課上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王瀟雅供圖
體育課:綻放無限活力激情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一葦益航”志愿服務團的成員積極響應號召,帶領柴湖一中的同學們開展了趣味十足的體育課。課上,一場師生之間的足球對決成為了校園里最亮麗的風景線。志愿者老師們脫下“教師”的外衣,換上運動裝備,與孩子們一起在綠茵場上奔跑、拼搏。小組對抗中,傳球、搶斷、配合進攻,每一次攻防轉換都凝聚著團隊的智慧;趣味射門環節,瞄準球門奮力一腳,進球的歡呼與失誤的互相鼓勵交織成最動人的聲響。志愿者們穿梭在隊伍中,糾正運球姿勢、講解戰術配合,不時為孩子們的精彩表現鼓掌吶喊。

圖為同學們一起踢足球。阮益鳴供圖
手工課:開啟創意詩意之旅為弘揚革命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感,引導孩子們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葦益航”志愿服務團攜手柴湖一中開展手工課活動。課堂上,志愿者老師們為同學們準備了廢棄紙張、膠水、剪刀等材料,帶領大家以手工形式自由創作。孩子們發揮創意,用從廢紙上剪下的紙條拼貼出屬于自己的詩詞。
當一件件承載著對祖國熱愛、對自由追尋的手工作品完成,大家圍站在一起,自信地展示、合影。孩子們仰著小臉,自豪笑容在唇角綻開,這笑容,是心底愛國情與對自由珍視的外化,像小種子,在手工里發了芽,要往更遼闊的家國擔當里生長 。

圖為同學們手工課上創作的詩詞。 陸瑤迦供圖
舞蹈課:綻放自信璀璨光彩“一葦益航”志愿服務團的行動充滿了溫度與意義。他們以舞蹈為媒介,將對青少年成長的關懷融入教學中,既通過現代舞的舒展讓孩子們釋放情緒、強健體魄,呼應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健康理念,又在藝術表達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們學會協作、勇敢展現自我,讓身體與心靈在藝術中得到共同滋養。同時,用“心中有綠,腳下留青”的堅守,將知識、思想與藝術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他們不僅是舞蹈技能的傳授者,更是美育的踐行者,通過舞蹈教學與美育培育的結合,為鄉村孩子搭建起接觸藝術、提升審美素養的橋梁,讓青春夢想在藝術的滋養中綻放,也為健康中國戰略下的青少年成長和鄉村美育發展注入了鮮活力量。這種將志愿服務與教育、藝術、健康理念相融合的實踐,既豐富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也彰顯了教育者的責任與擔當。

圖為同學們一起跟隨老師跳舞。 金雅昕供圖
(通訊員 陸瑤迦 阮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