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萬州恒合土家族鄉的青山綠水間,一場 “高山歡樂跑·生態恒合行” 活動,讓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一‘科’青‘蔥’,‘合’力助‘農’” 實踐團的青春身影,成為鄉村文旅圖景中亮眼的注腳。

(圖為團隊成員賽前準備 周江供圖)
活動籌備階段,實踐團便深度參與。成員們穿梭于場地間,協助搭建賽事補給站、調試計時設備,將專業知識融入服務細節。當跑者們踏上賽道,實踐團成員分散在沿途,化身 “生態守護員”,不僅為選手遞水加油,還向游客科普恒合生態保護故事,讓“生態恒合”的理念隨腳步傳遞。

(圖為團隊成員參與此次賽事志愿服務 彭俊博供圖)
在活動的文旅體驗環節,實踐團創新玩法。他們結合自身專業,設計 “鄉旅打卡任務”,引導游客尋找土家族特色建筑、拍攝最美田園風光,并用短視頻記錄分享,借助新媒體為恒合鄉旅引流。同時,團隊還與當地非遺傳承人聯動,在補給站設置 “非遺體驗角”,現場展示土家刺繡、蠟染技藝,讓跑者在運動之余,觸摸鄉土文化溫度。

(圖為歡樂跑沿途風景 易貞寧供圖)
活動尾聲,實踐團并未止步。他們整理活動中收集的游客反饋,梳理恒合鄉旅發展的優勢與不足,與鄉政府、文旅企業座談交流。從完善賽事配套,到開發 “運動 + 民俗” 深度體驗游線,成員們結合實踐見聞,提出一系列接地氣的建議,為恒合生態文旅可持續發展注入青春智慧。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當地文化展品 陳永豪供圖)
這場歡樂跑,于實踐團而言,是一次 “沉浸式鄉旅調研”。他們以奔跑為媒,串聯生態資源與文旅產業;以青春為筆,書寫校地協同發展的鮮活故事。未來,實踐團將持續深耕,讓更多青春創意落地鄉土,助力恒合土家族鄉在生態文旅的賽道上,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讓每一寸山水、每一項民俗,都成為富民興鄉的活力源泉。

(圖為團隊成員合影 胡洋舟供圖)
供稿人:王欣怡 唐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