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川北醫學院護理學院“醫路傳情,紅韻留攀”赴攀枝花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走進會理市小黑箐鎮白沙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非遺 + 旅游”模式,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團成員一踏入白沙村,便被這里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非遺文化所吸引。在當地村民的熱情引導下,隊員們開啟了一段豐富多彩的鄉村體驗之旅。
上午,實踐團成員們首先跟隨村長了解白沙村的振興發展史。村長介紹道:“這些年,我們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挖掘非遺文化資源,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條件,還讓更多人了解到了我們村的特色文化。”隊員們認真聆聽,對鄉村振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隨后,隊員們沿著古棧道前行,欣賞著沿途的梯田美景。在古棧道上,隊員們了解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在梯田中,隊員們觀察著農耕生態與茭白產業,結合專業知識探討梯田景觀保護與旅游開發方案。

緊接著,隊員們欣賞了精彩的彝族特色舞蹈表演。彝族姑娘們身著絢麗的民族服飾,伴隨著歡快的音樂翩翩起舞。她們的舞姿優美動人,每一個動作都蘊含著彝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隊員們被這獨特的文化魅力所感染,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

下午,實踐團成員們一起參與了摘李子和撿菌子的活動。在果園里,隊員們親手摘下一個個飽滿的李子,品嘗著新鮮的果實。在山林間,村民們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各種菌類的特征和辨別方法。隊員們仔細聆聽,小心翼翼地尋找著各種菌類,感受著大自然的饋贈。
此外,實踐團成員們還深入了解了鄉村重建的相關情況。在與村民的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鄉村重建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以及村民們為改善生活條件所做出的努力。“鄉村重建不僅是對基礎設施的改善,更是對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一位村民說道。隊員們深受啟發,對鄉村振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下午,篝火晚會與蹢腳舞活動精彩上演。大家點燃篝火,學習表演傳統歌舞,展示白天制作的非遺作品,期間穿插鄉村振興知識問答與文藝表演,將活動氛圍推向又一個高潮。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們深入體驗了白沙村的非遺文化和鄉村生活,也為白沙村的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實踐團成員們表示,將通過新聞報道、社交平臺等渠道,讓更多人了解白沙村的魅力與鄉村振興的成果,為鄉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白沙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