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古丈縣民族中學的同學們開展了暑期第一節物理課,張煦涵老師以“科學之旅”為主題,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和豐富的實例,帶領學生們走進神奇的物理世界,感受科學的魅力。
揭開物理的面紗:從自然現象到科學規律
課堂伊始,張煦涵老師以“霧里中悟理,才能學好物理”為引,迅速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屏幕上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片:航天器升空、磁懸浮列車飛馳、半導體芯片精密運作……老師向學生們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要學物理?”同學們紛紛陷入思考。隨后,張煦涵老師解釋道:“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是關于聲、光、熱、力、電等現象的自然科學。學習物理,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個世界。”
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地理解物理的五大領域,張煦涵老師分別以生活中的現象為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水碗為何能當樂器?”“五顏六色的光是怎么產生的?”“清晨的草地為何有露珠?”……這些問題引發了學生們的熱烈討論。張煦涵老師通過實驗演示和互動問答,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具象化,讓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科學原理。
物理的浪漫與實用:從生活到科技
在講解“光”的部分時,張煦涵老師特別提到:“各種顏色都可以由紅綠藍三種顏色組成,這是物理帶來的獨特浪漫。”學生們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隨后,張老師又列舉了物理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航天航空技術到磁懸浮列車,從半導體芯片到日常生活中的眼鏡矯正視力,物理無處不在。張煦涵老師強調:“物理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課堂上,張煦涵老師還分享了著名物理學家的故事,如愛因斯坦、麥克斯韋、普朗克等,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對真理的追求深深打動了學生們。張老師引用牛頓的名言:“我不知道世界會怎樣看待我,然而我認為自己不過像在海灘上玩耍的男孩,不時地尋找比較光滑的卵石或比較漂亮的貝殼,以此為樂,而我面前,則是一片尚待發現的真理的大海。”這段話讓學生們感受到了科學探索的無限可能。

課堂小結:物理與人類文明同行
課程接近尾聲時,張煦涵老師總結道:“物理與人類文明及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它在過去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當代對生活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在未來也必將對人類進步起關鍵作用。”學生們紛紛表示,這節物理課讓他們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讓他們明白了學習物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