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數映紅途”鄉村振興促進團成員張煦涵老師為鄉村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物理啟蒙課,以“科學之旅”為主題,帶領孩子們走進奇妙的物理世界,揭開自然現象背后的科學奧秘。
“同學們,你們知道彩虹為什么有七種顏色嗎?為什么磁懸浮列車能‘飛’起來?”課堂伊始,張煦涵老師一連串生動有趣的問題便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她以“霧里中悟理,才能學好物理”為切入點,幽默地調侃了“物理看花”的學習困境——“物理好難,總看得我頭昏眼花”,隨即話鋒一轉:“但只要掌握方法,物理會成為你們認識世界的‘慧眼’。”

在介紹物理學科的魅力時,張煦涵老師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了物理學科“上可升天觀星辰,下可入海覽魚龍,進可投軍思報國,退可憑技造福民”的廣闊應用場景。從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等科學巨匠的貢獻,到海蒂·拉瑪、威利斯·開利等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孩子們在一個個鮮活案例中感受到物理學科的“盛世顏值”與科學力量。
課程核心環節,張煦涵老師系統講解了物理的研究范疇。她解釋道:“物理一詞源自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在中文中取自‘格物致理’,研究的是物質、能量、時間、空間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具體來說就是聲、光、熱、力、電等現象。”為了讓抽象概念變得直觀,她結合生活實例展開講解:聲現象中“水碗為何能當樂器”,光現象里“水中筷子為何‘折斷’”,熱現象中“鉆木取火的原理”,力現象里“走鋼絲為何要拿長桿”,電現象中“加油站為何要防靜電”……一個個貼近生活的問題引發孩子們陣陣驚嘆:“原來這些現象背后都是物理知識!”
張煦涵老師特別強調了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航天航空技術、磁懸浮列車、半導體芯片等科技成果的展示,讓孩子們明白“物理不僅有趣,更有用”。

此次物理啟蒙課是“數映紅途”鄉村振興促進團助力鄉村教育的重要舉措,張煦涵老師以生動的講解、豐富的案例,不僅消除了孩子們對物理學科的畏難情緒,更激發了他們探索自然、追求科學的興趣,為后續的物理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