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邵陽縣五峰鋪鎮訊(通訊員 艾庭昱 周子豪)
一雙手操控布偶悲歡,雙腳擊打鏗鏘樂章。今日,邵陽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藝心”志愿者服務團走進邵陽縣五峰鋪鎮黃塘村,在省級非遺布袋戲傳承人唐平清老人的小院里,見證了一場令人震撼的“一個人的江湖”。其徒弟覃雄生以“手舞木偶、足踏鑼镲”的絕技演繹傳統劇目,方寸戲臺間十指翻飛如蝶,腳下節奏精準似鐘,讓學子們直呼“不可思議”。
表演落幕,志愿者向凱在唐平清與覃雄生指導下嘗試操控布偶。當木偶提線落入掌心,方才驚嘆化為切實的震撼:布偶在志愿者手中僵硬笨拙,腳踏樂器更是顧此失彼。“明明看著只是抬手、踩腳的動作,真正做起來全身都在較勁!”向凱同學抹著汗感慨。師徒二人傳授的雖是基礎技法,卻讓體驗者真切觸摸到“非遺背后是千萬次的重復”——指關節的繭、足底的力度、眼手耳的精密協作,皆需數十年淬煉。
圖為唐平清與覃雄生指導體驗者 1
唐平清撫著斑駁的戲箱告訴學子:“這臺戲傳了七代人,每個動作都是時間熬出來的。”當年輕的手指在提線上打結,古老技藝傳承的艱難現實愈發清晰。正如服務團領隊教師所言:“今日我們體驗的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文化韌性。非遺不是櫥窗里的標本,而是活著的、需要汗水和生命去延續的脈搏。”
青年們帶走的不僅是影像記錄,更有對文化傳承的重量認知:每一次精彩亮相,都站立著無數個寂寞錘煉的晨昏。非遺守護之路,終需代代接力,方能讓千年絕響永續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