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論述,引導新時代大學生用青春行動守護童心成長,7月5日至7月9日,三明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春暉反哺”實踐隊走進尤溪洋中、將樂白蓮、三元區陳大中心小學,開展以“青聚螢火,智啟星途”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們帶著精心打磨的課程與青春熱忱,用科技啟蒙點亮鄉村學子的求知眼,用文化浸潤播撒成長的種子,在五天的時光里,書寫了一段關于知識傳遞與夢想萌芽的溫暖故事。
尤溪洋中:科技課程播撒種子,互動課堂點燃向往 在尤溪縣洋中鎮初級中學,實踐隊員們以“趣味化、互動化”為教學準則,帶來了一系列別開生面的課程,讓校園充滿探索的熱情。
人工智能計算機入門課上,實踐隊員用通俗語言搭配動畫演示,將計算機原理與人工智能概念轉化為“看得見、聽得懂”的知識,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好奇光芒,成為課堂最生動的注腳。無人機課程更是掀起熱潮——隊員們操控無人機盤旋、俯沖、編隊飛行,同步講解飛行原理與農業、測繪等應用領域,學生們圍攏觀摩,不時發出驚嘆,更有孩子大膽提問“無人機能飛多高”“能拍清楚遠處的山嗎”,互動交流中滿是對科技的向往。奧數課上,隊員們以趣味競賽為載體,拆解復雜解題思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素質拓展活動中,“團隊接力”“信任背摔”等游戲讓孩子們在歡笑中學會協作,校園里回蕩著互助的吶喊與快樂的笑聲。
課程結束時,學生們把感想寫在彩色卡片上。“我第一次知道原來計算機里藏著這么多奧秘,以后我想大學報考計算機,探索更多的科技秘密。”“無人機太酷了,我也想學會操控它,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一張張卡片上的字跡或許稚嫩,卻清晰地記錄著夢想被點燃的瞬間。
將樂白蓮:編程啟蒙搭建橋梁,指尖創意點亮童心 在將樂白蓮,實踐隊聚焦留守兒童的科技啟蒙需求,以Scratch圖形化編程為載體,開啟“指尖上的創意之旅”。
“老師,我的火箭飛起來啦!”在課堂上,四年級的小學生陳子睿指著電腦屏幕,興奮地向實踐隊員展示自己的編程作品——屏幕上,一只卡通火箭正拖著彩色尾焰,緩緩“沖”向模擬的星空。這一幕,是實踐隊在這里開展圖形化編程教學的生動縮影。
隊員們從基礎入手,系統講解外觀、運動、偵測等8個核心模塊,結合“火箭升空”“貓抓老鼠”“海底世界”等動畫制作實操,讓抽象的編程邏輯變得可觸可感。不少孩子是第一次接觸電腦,從生疏地點擊鼠標,到熟練拖拽代碼塊調試程序,在隊員們的耐心指導下,他們逐漸掌握創作技巧。當自己設計的“火箭”沖破屏幕“云層”、“小貓”靈活避開“老鼠”陷阱時,孩子們舉起雙手歡呼,眼中閃爍著成就感,編程的樂趣,在一次次嘗試中悄然扎根。
三元區陳大中心小學:學科融合促成長,文化體驗潤童心 在三元區陳大中心小學,實踐隊創新教學形式,將圖形化編程與學科知識深度融合,同時聯動三明學院福籽同心愛中華實踐隊,開展多元文化體驗活動。
編程課堂上,隊員們引導學生制作“簡易迷宮游戲”“數學比賽小程序”“克隆螞蟻”等作品,讓編程成為串聯數學邏輯、空間想象的工具,在趣味創作中鞏固學科知識。此外,實踐隊協助開展的少數民族文化活動同樣精彩:“跳竹竿舞”時,孩子們跟著節奏蹦跳,在協作中感受民族舞蹈的活力;“制作花燈”環節,彩紙、竹篾在手中變成一盞盞燈籠,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觸摸傳統文化的溫度。
五天的實踐活動轉瞬即逝,但播下的種子已悄然發芽。從尤溪的科技啟蒙到將樂的數字啟蒙,再到陳大的科技與文化融合,三明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春暉反哺”實踐隊用專業知識回應鄉村教育需求,以青春熱情踐行“反哺家鄉”的承諾。正如實踐隊負責人邱妍慧所說:“‘螢火’雖微,匯聚起來便能照亮星途。我們愿做這樣的螢火,讓更多鄉村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