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西安工業大學“尋跡華州,遇‘踐’光影”實踐隊走進位于少華山景區入口處的少華山國際皮影博覽園。團隊成員通過沉浸式技藝體驗、深度走訪調研與創意實踐探索,在這座集文化展示、互動體驗、研學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內,解碼皮影非遺傳承密碼,以青年視角探尋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創新發展路徑。
(實踐隊與薛老師合影)
在園區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首先走進皮影藝術展廳。展廳內,一幅幅精美的皮影作品按照歷史年代和地域流派依次陳列,從古老的唐宋皮影雛形,到明清時期的成熟作品,再到近現代的創新創作,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講解員詳細介紹了皮影的制作工藝,從選皮、制皮,到畫稿、雕刻、上色、裝訂,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湛的技藝和極大的耐心。成員們被皮影細膩的雕刻、鮮艷的色彩和生動的造型所震撼,不時駐足拍照、記錄。
(博物館講解員為實踐隊員講解)
隨后,團隊對薛宏權老師進行了深度采訪。當被問及皮影藝術最吸引他的地方時,薛宏權老師輕輕摩挲著案頭剛雕刻完的皮影人物,指尖拂過人物眉眼處細密的刻痕,目光中滿是深情,聲音低沉而有力地緩緩說道:“是‘從無到有’的生命力。你看這張牛皮,起初不過是尋常材質,可當我用刻刀一點點勾勒出輪廓,用彩筆賦予它鮮活的顏色,再把它放在光影之下——它突然就會眨眼睛、甩水袖,甚至開口‘說話’。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永遠讓我著迷。”
(實踐隊員對薛老師進行采訪)
他拿起一盞臺燈,將皮影置于光影之間,繼續道:“其次是它的‘變’。同樣一張皮影,不同的燈光角度、不同的操縱手法,呈現的動作和情感截然不同。我們排《小哪吒》時,為了讓火尖槍的揮舞更靈動,給皮影增加了多處關節,配合音樂節奏,老技藝也能玩出新花樣。”
說到這里,薛老師的語氣變得激昂:“最后是它的‘魂’。皮影戲演的是歷史故事、人間百態,刻刀下的忠義英雄、民間傳說,承載著中國人骨子里的精神。我記得有次在國外演出,外國觀眾看不懂字幕,卻被皮影人物的一招一式打動,那一刻我就知道,這門藝術的魅力是跨越語言的。所以只要還拿得動刻刀,我就想一直和皮影‘對話’,讓更多人看見這份東方美學的震撼。”

(實踐隊員采訪薛老師)
此次少華山國際皮影博覽園社會實踐活動,讓實踐隊成員們對皮影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增強了大家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入開展相關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薛老師與實踐隊指導老師與共建基地牌照合影)
文:程先涵 圖:趙元翔 賈宛蓉 指導老師:張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