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軌延伸向遠方,信號機閃爍著規律的光,這個夏天,我隨三下鄉團隊走進鐵路電務一線,在道岔與電纜的世界里,觸摸到了鐵路信號自動控制的溫度與重量。
在鐵路電務一線車間的社會實踐中,我們深入學習了道岔故障處理、信號集中監測分析等專業知識,通過實地調研,對鐵路信號行業的規模、生產經營模式及真實工作場景有了直觀認識。這讓我深刻體會到,鐵路信號自動控制并非課本上抽象的理論,而是保障列車安全高效運行的“神經中樞”,其在實際應用中的精準性與穩定性,直接關系到千萬旅客的生命安全和鐵路運輸的順暢。
期間,我們參觀了“陳軍技能大師·勞模創新工作室”,可視循環油料架、軌道電路塞釘頭拆裝裝置等創新專利工具令人耳目一新。這些工具看似小巧,卻凝聚著工匠們對工作細節的極致追求——為了提高維修效率、降低勞動強度,他們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琢磨、反復試驗,將平凡的操作升華為創新成果。這讓我明白,工匠精神不僅是精湛的技藝,更是“于細微處見真章”的執著,是對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的不懈探索。
身處模擬工作環境,電務工作的嚴謹性無處不在:一個參數的偏差、一個零件的松動,都可能引發嚴重后果。這種氛圍讓我切實感受到“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重量,也讓“責任”二字從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的行動準則。
與大國工匠、火車頭獎章獲得者等前輩的面對面交流,更讓我收獲頗豐。他們分享的解決實際難題的經驗、扎根一線的堅守故事,不僅為我明晰了職業發展路徑,更在情感上引發強烈共鳴。當聽到優秀校友分享一路成長的經歷,我對鐵路事業的歸屬感油然而生,也點燃了投身行業的奮斗熱情。
鐵軌向前延伸,我們的成長之路也剛剛啟程。這場實踐教會我們:所謂匠心,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所謂擔當,就是讓每一份努力都與時代同頻。而我們,終將帶著這份感悟,在鐵路事業的賽道上,跑出屬于青年一代的加速度。